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固镇动态 > 县委文件

中共固镇县委办公室 固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固镇县创新型县建设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9-11-21 09:26   作者:县委办    来源:县委办    阅读: 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固办发〔201922


中共固镇县委办公室 固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固镇县创新型县建设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固镇县创新型县建设方案》已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固镇县委办公室     固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121



固镇县创新型县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推进创新型固镇建设,根据省科技厅《关于开展国家和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的通知》(科农秘〔201849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基础

(一)基本情况

固镇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北岸,面积1363平方公里,人口65.2万,耕地132.8万亩,现辖11个乡镇,228个村(居),拥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包括1个省级台湾工业园、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县城规划面积38.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9.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8万人。固镇历史文化悠久,它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县域,秦汉以来多次设国、郡、州、县、镇,公元前202年著名的垓下之战就发生在这里,2013年垓下文物保护基地被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固镇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加快建设新时代“高特美强”新固镇的要求,全面推进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四轮驱动”,构建“三极两带多点”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19亿元,比上年增长9.4%;三次产业比例由28.5:35.5:36.0调整为26.5:36.3:37.2

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围绕发展主导产业,着力推进生物制造和食品加工两个“百亿产业园”建设。建立健全“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工作机制,强化重点项目“四督四保”调度,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企业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截止2017年底,拥有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认定专精特新企业13个、安徽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3个。工业实现增加值70.71亿元,增长11.1%

二是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产量54.6万吨,实现“十四连丰”。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龙头企业达45家,完成“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0个,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1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家庭农场150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家。百万只肉羊、亿只肉鸡产业化项目效益彰显,肉羊、肉鸡年均养殖量分别达100万只、7000万只。

三是第三产业协同发展。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3亿元,增长12.8%。电商产业快速发展,农村物流网络实现全覆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不断加大,全县年游客接待量大幅攀升。深入推进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拥有安徽名牌企业8个、蚌埠市知名品牌企业7个。

四是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实施城市大建设项目65个,累计完成投资71亿元。县域空间规划以及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老城区建设持续发力,南城区建设快速推进,北城区功能日益完善。镇村发展质量显著提高。12个省级中心村、6个乡镇政府驻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顺利通过2016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农村宽带覆盖率达100%,农村客运班线与城市公交实现无缝对接,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文明创建成果亮点纷呈,成功创建“安徽省文明县城”、“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4个镇、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市容市貌持续改善,大美固镇焕发新风采。

五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准扶贫深入推进,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民生福祉不断增强。30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累计投入资金10.5亿元。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获评“安徽省教育强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乡村医疗机构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事业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成功实现创建省级平安县“八连冠”。

六是科技创新工作稳步推进。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增长,2017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不断加大,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3家,平均每年以4-5家的速度递增。加强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平台加速构建,2017年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30多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0多项,催生了一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科学普及成效明显,开展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培训数十期,建设了8个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示范站,组织了“全国科技活动周”,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二)创新优势与特色

为找准“进入新时代、树立新理念、实现新发展、建设新固镇”四新定位,固镇县委提出了全面推进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四轮驱动”,全面建设新时代“高特美强”新固镇的奋斗目标。

未来的固镇县是产业特色鲜明,充分发挥工业强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致力于培育和发展高科技产业,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在现有的生物基制造基础上,农副产业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和文化旅游产业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支撑和基础,将固镇县打造成更具有竞争力、更加充满魅力的城市。因此,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先进技术主导型创新县,对于全面建设新时代“高特美强”新固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强化科技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把创新驱动发展贯穿于创新型县建设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各具特色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引领高地。

(二)基本原则

——深化改革。将改革贯穿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激发创新活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

——人才优先。强化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引才聚才机制,大力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以发展需要来引才、育才、留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创新驱动。强化产业创新、企业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以及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发优势、比较优势。

——开放合作。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拓展国内外交流合作,着力引进知名大学、高水平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对创新资源的承接与融合能力。

——绿色生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围绕产业创新、城市管理创新、政府管理创新,全面推进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加快建设新时代“高特美强”新固镇。具体来说,“高”就是突出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以工业强县和产业兴县为主抓手,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高水平城乡建设、高效率干事创业。“特”就是突出文化立县和汉文化特色,重点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垓下之战、淮海战役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设计、规划和建设中突出特色,打造汉文化聚集区和“汉兴之地、胜利之城”的文化名片。“美”就是突出“大美固镇”全面升级,着眼全国、全省、全市、全域谋划固镇更大、更可持续发展,把固镇建成蚌埠北上发展轴、产业新高地、城市副中心。“强”就是突出“全市争先进、皖北创一流、全省要进位”目标定位,大力弘扬“勇于争先、敢于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新时代“固镇精神”,坚持团结创业、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固镇发展的更好、更强、更有竞争力。

2021年,基本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突出,骨干企业创新作用显著,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创新能力居蚌埠前列、在皖北地区和安徽省有一定影响、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突出的创新型县城。

2.具体目标

——创新投入大幅增加。到2021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力争达到3%,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0%以上,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大幅提高。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1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5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以上。累计引进创新人才100人以上。

——创新型经济初步形成。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平均不低于9%。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45%

——创新政策不断完善。不断完善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效应,激发全县创新创业活力。

——创新平台快速增加。到2021年,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超过10家,大力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建设,积极建设有效连接创新供给与创新需求的综合服务平台。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纵深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推进“绿满固镇”行动。不断强化环境治理,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经济产业结构。

三、建设定位

以争创全国创新型县为契机,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产业创新、城市管理创新、政府管理创新,强化创新开放合作,全面建设新时代“高特美强”新固镇。在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力加快生物基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发展,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在城市建设上,优化县域空间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品味。在乡村振兴上,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编制高质量乡村振兴规划和产业项目库,分步骤分层次实施,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民生保障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补齐补强民生短板,全力抓好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工作,打造宜创、宜业、宜居的创新型城市。

四、建设任务

(一)抓创新创业政策落地,不断提升全县自主创新能力

将政策落实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抓手,狠抓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的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2号)、《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蚌政〔20177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建设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标准和品牌战略、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创新政策,确保应减尽减、应免尽免。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创新政策,强化各类政策配套,加强面向创新主体的政策解读。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创新促进发展、创业带动就业,最大限度释放县域创新创业活力。(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发改委、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县人社局)

(二)推动创新创业要素集聚,打造创新创业载体

1.加快研发创新平台建设

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加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集聚国内外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创新资源,打造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固镇县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共享平台,为我县科技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信息技术、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咨询管理等方面服务,提升对创新的支撑与服务能力。积极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投入奖补力度,加快行业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实施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梯次开展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对经备案的企业研发机构,促进认定市级研发机构;对经认定的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加快向省级研发机构升级。(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发改委、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县经济开发区、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管委会)

2.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

构建新型创新创业扶持体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关于打造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打造固镇经济发展新引擎。建设众创空间,由政府主导,支持鼓励企业、投资机构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在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投资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固镇县众创空间。推动孵化器建设,多元投资建设固镇创业孵化基地,支持有优势的民营科技企业搭建孵化器等创新平台,扶持发展创业服务机构,鼓励存量商业商务楼宇、旧厂房等资源改造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对由县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出的高新技术企业,每户给予1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经信局、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税务局、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管委会)

3创新人才引进模式 

深化合芜蚌人才特区建设,制定高端人才引进办法,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特别扶持计划,加速产业高端人才引进,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大柔性引进人才工作力度,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重点引进国内外拥有领先技术和教学科研成果、能推动固镇重点产业技术突破、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认真落实《固镇县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实施细则》,着力解决好引进的高层次才人住房,及其家属的就业、就学、医疗等问题,营造优良的人才工作环境。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健全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发挥企业和高校、职业院校的“双主体”作用,强化人才培养。(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公安局、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委)

(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1.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转让、合作开发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推进科技金融结合,争取和支持金融机构拓展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支持驻固保险公司开发双创保险产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创新创业领域。对县众创空间推荐,符合条件的创客创业项目,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由政府控股担保公司免费提供首次担保,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影响力和带动性较强的创客项目县财政给予首次补助。县财政可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对投资失败项目所产生的风险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县大美融资担保公司、县科技局)

2.推动知识产权申报与管理运用。

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鼓励知识产权创造,提升专利数量增长并向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加大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扶持力度。加强对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申请的服务与指导,完善专利资助政策,加大对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和代理机构代理的发明专利授权资助力度,增加对发明专利维持的年费资助,引导我县创新主体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对获授权的发明专利,依据专利质量、产业化前景等绩效情况,给予1-5万元一次性补助。加强对创业创新早期知识产权保护,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主体及时注册和运用商标,培育自主品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及时调解调处知识产权纠纷,依法查处假冒、冒充知识产权行为。对专利权人维权诉讼费,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可达2万元。(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

(四)加大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力度,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1. 坚持工业强县第一战略,推动工业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1)“做强”生物基制造产业。以国家和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产业发展指导方向,根据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蚌埠市生物制造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围绕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等发展领域,将生物制造打造为首位产业。力争3年后,生物制造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利税突破1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5家。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创建省级生物基制造产业基地为抓手,着力实施安徽省生物基制造产业基地建设攻坚工程,力争5年后,生物基制造产业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和全市双千亿“材料之都”主要产业。(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经信局、县经济开发区、连城镇)

2)“做优”农副食品加工产业。以现有优势企业为依托,整合资源,加大产学研力度,引进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以延伸加工产业链为抓手,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目标,以食品安全作为发展的根本,强力推进农产品转化增值,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品牌知名度,扩大优势原料资源,积极发展粮油、畜禽、果蔬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到2020年,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年产值达到16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经信局、县经济开发区、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各乡镇)

3)“做专”机械装备制造业。对接《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顺应现代制造业大势,推进精益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立足汽车零部件、设备容器和通用机械等行业基础,对外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对内提升产品结构,完善基础性关键环节,重点发展专用机械、专用配件、农牧机械三大领域,着力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机械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体系。到2020年,力争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达到13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家。(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经济开发区、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各乡镇)

4)“做新”高成长性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围绕蚌埠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固镇县特色,与蚌埠新材料产业形成优势互补,推进新材料技术在研发、转化、产业化等环节和链条上的完善,实现由单一的生产制造基地向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材料技术产业基地的功能转变。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年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规上企业达到20家;充分利用蚌埠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的契机,坚持“拾遗补缺”、“错位发展”原则。从蚌埠电子信息业快速崛起中借力,迅速壮大固镇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从新型显示、LED、半导体集成电路、高端电子仪器、核心电子元器件等电子设备领域强化招商,从电力设备、自动化控制、物联网设备领域提前布局,重点从新能源接入系统、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核心技术等方向寻求突破。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规上企业达到5家。(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经济开发区、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各乡镇)

2.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攻坚工程,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1)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青贮玉米及特色瓜果、黑皮花生、瓜蒌种植面积,探索引进藏红花等中草药种植,做好新马桥万亩牡丹园产业化项目。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到2020年完成4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率先完成7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5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试点。持续推进亿只肉鸡、百万只肉羊产业化、百万头生猪项目,打造肉制品全产业链集群,到2020年肉类加工产值突破25亿元。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到2020年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0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超过900个、家庭农场超过700家;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到2020年全县土地规模经营比重超过55%。积极参加各级农交会,扩大黑花生、西瓜、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影响力。(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2)积极打造农业高科技示范区。充分利用新马桥干校、园艺一场、园艺二场等农业资源优势,推进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大力招引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大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对接,共建产学研联合研发平台,针对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获取先进农业新品种、新成果、新工艺。重点推进浙江大学农业(固镇)服务中心、省农垦集团农业高科技示范区、凯盛高科技立体玻璃大棚、中国牡丹与文冠果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落地建设。建设牡丹和文冠果食用油加工基地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种苗基因库,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新马桥镇、连城镇)

3)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两中心一站点”服务功能。加强本土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培育,引导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互联网业务,到2020年创建2家以上省级农村电商示范企业。加强“电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促进农村电商产销稳定,到202080%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同步经营。实施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策引导作用,统筹各级电商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产品上行、农村电商培训、品牌培育、示范创建等,到2022年,全县农村电商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农村电商发展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农村产品网络年销售额达16亿元,建成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

3.着力实施文化立县攻坚工程,全面提升我县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力争到2020年,每乡镇每月有一场以当地艺人为主体的百姓大舞台表演,有一条辖区内一日游特色项目;力争到2022年,“汉兴之地、胜利之城”品牌在皖北乃至全省有较强影响力。(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各乡镇)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固镇汉文化内涵,加快汉文化特色街区建设步伐,启动汉文化美食城、楚汉步行街沿街外立面仿汉特色改造。保护、挖掘和传承好地域特色鲜明的独杆轿、舞狮子等非物质文化资源,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县得到较好的“活态传承”。成立固镇县汉文化和中国梦研究会等社科团体,举办垓下历史文化学术研讨、许慎杯全国楹联大赛、许慎杯全国书法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固镇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推广。(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城关镇)

2)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积极开展书法市场、经纪人和电商的培育,尽快把固镇书法产业做大做强。适时举办谷阳樱花节、禹庙荷花节、濠城虞美人节、新马桥梨花节和牡丹节、王庄花生节等节会和“垓下之战”象棋大赛等赛事,进一步提升固镇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加大对老字号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王庄花生、老任桥牛肉、刘集粉丝、湖沟烧饼、濠城豆饼等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创意设计一批适销对路、能够充分体现固镇特色的标志性土特产品、特色食品和旅游纪念品。(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连城镇、濠城镇、新马桥镇、王庄镇、任桥镇、刘集镇、湖沟镇、城关镇)

3)着力实施垓下遗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攻坚工程。立足垓下遗址历史文化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强度推进垓下遗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大力推进谷阳生态非遗特色小镇建设。聚焦重点区域,开展垓下旅游项目招商,依托文物资源发展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推动旅游业开发提速,打造旅游发展新引擎。2020年前,完成大遗址保护片区申报,力争进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垓下大汶口文化遗址、垓下之战主景点及景区服务设施初步建成。2022年,垓下遗址创成4A级景区、国内外知名的汉文化旅游目的地,形成10条以上连接县内外景点多日游精品线路,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城关镇、濠城镇)

(五)抓科技创新为民惠民,促进可持续发展

1稳步实现生态宜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均达到99%,主要河流水质和空气质量达到目标考核要求。纵深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林长制。巩固全县禁养区范围内规模养殖场关闭或搬迁成果,完成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建设规划并实施,重点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依托绿色技术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各乡镇)

2.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稳步实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等九大行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作用,深入实施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实施科技特派员选派制度,以定点、巡回、包村联户等形式,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便捷有效的科技服务;加强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发家致富;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专家大院等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先进成熟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更好地带动全县18个贫困村在村出列、户脱贫基础上,实现产业持续发展,确保科技扶贫有效实施。(责任单位:县扶贫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委、县住建局、县科技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财政局、各乡镇)

3.提高全民科技素养。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推进科普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扎实开展“书香满谷阳”全民阅读、“温馨蚌埠•欢乐谷阳”广场纳凉晚会等品牌文化活动,巩固“中国书法之乡”建设成果,加快“中华诗词之乡”和“中国楹联文化县”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继续开展新乡贤、身边好人推荐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新时代新固镇”系列宣教活动,进一步激发全县上下为全面建设新时代“高特美强”新固镇而努力奋斗的激情和干劲。(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委、县科技局、县财政局)

(六)抓体制机制全面创新,提升创新治理能力

1.强化“一把手抓创新”。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确保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多的精力推动创新发展。强化科技管理队伍建设,配强队伍、转变职能、提高能力、勇于作为,提高县域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乡镇科技创新工作,建设一批创新型乡镇。(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科技局、各乡镇)

2.加快“智慧固镇”建设。建立政务服务大数据体系,保障政务数据一库共享,实现公共服务领域大数据统筹、运用,加快建设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构建纵向跨三个层级,横向联通多个部门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城区和农村、线下和线上、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全覆盖。以“智慧城市”为总体建设目标,建设涵盖内容包括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社会综治、城市运行及应急指挥中心、城市大数据中心七大模块,借助智慧化发展战略,加速我县向信息化、智慧化发展,实现 “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创业创新”、“应急指挥”等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文旅局、县教体局、县交通局、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城市管理局)

3.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筒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行政办事效率。持续推进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办理模式,大力实施“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行动,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努力把固镇打造成全省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县四最办)、县司法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招商和对外合作中心)

五、年度任务与进度安排

创新型试点县建设工作从20189月开始启动,至20219月结束,分以下四个阶段开展:

(一)筹备启动阶段20189月—201812月)

明确建设创新型县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对建设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营造全民参与创新的浓厚氛围,启动创新型县建设工作。

(二)整体推进阶段(20191月—202012月)

成立固镇县创新型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固镇县创新型县建设方案》,全面落实《方案》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深化各项试点工作,确保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完善提升阶段(20211月—20215月)

根据前期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完善提高,制定创新型县建设巩固提升和长远发展方案。

(四)总结达标阶段(20216月—20219月)

对创新型县建设实施成效进行全面总结,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评估,巩固创建成果,建立健全创新驱动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一)深化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创新型县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固镇县创新型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领导和协调创新型县建设各项工作。设立创新型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强化党政一把手抓创新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创新型县建设目标责任制,形成县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加强评估监测

建立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乡镇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格局,制定创新型县工作监测指标体系,把创新型县工作纳入各镇、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按照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建立统计和监测体系,加强创新型县建设进程的动态跟踪监测、监督检查,并定期通报,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形成良好的工作推进机制。

七、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加大科技投入

不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今后财政每年的科技投入增长速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逐年稳步增长。加强科技创新项目的统筹组织,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企业申请科技、发改、经贸等各类科技创新项目,其自身的研发投入应占销售额1%以上。

(二)优化创新环境

贯彻国家、省、市科技体制改革及科技管理、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法规,全面执行各级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规定,确保财政、税收、投资、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应享尽享、用足用活。统筹科技政策制定,加强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的协调互动,形成政策层面的组合拳。

(三)建立协同创新机制

建立与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合作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创新政策、科研任务、科技人才、科研项目和资金、改革试点等支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重点,以文化创新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四)提高科技服务意识

开展“领导干部服务企业科技行”活动,协助企业联姻高校院所,引进院士、专家、教授,建设合作研发机构,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授权发明专利,落实研发投入项目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后补助政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

(五)营造创新氛围

以发展创新文化为引领,努力培育全社会创新精神,形成有利创新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对固镇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的挖掘与宣传,增强公众创新创业意识,营造鼓励创新、激励探索、包容个性的创新文化氛围,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推动创新的良好局面,构建激发创新、促进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文化环境。

 

附件:固镇县创新型县建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附件

固镇县创新型县建设领导小组

组成人员名单


为做好固镇县创新型县建设,经研究决定成立固镇县创新型县建设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长:吴永彬  县委书记

             倪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代县长

副组长:    县政府副县长

  员:吴雪松  县委办公室主任、城关镇党委书记

王  伟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杨雪辰  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县发展改革委主任

陈大保  县教体局局长

王怀凤  县科技局局长

刘祥呆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崔卫星  县公安局副局长

周安民  县司法局局长

    县财政局局长

高新取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张方永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陈大鹏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敬志  县水利局局长

李长跃  县商务局局长

王中华  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融媒体中心主任

单  明  县卫生健康委主任

洪新河  县应急局局长

许明利  城关镇人大主席、县城市管理局负责人

陈天鹏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田  颖  县医保局局长

苏永松  县扶贫局局长

单乃军  县数据资源局局长

张朝鲁  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宋洪涛  县招商和对外合作中心主任

    县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

刘益群  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管委会招商局局长

王  清  县税务局局长

    县大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  

左金培  城关镇镇长

    刘集镇副书记

刘国强  新马桥镇镇长

陈  雷  连城镇镇长

魏奇袭  濠城镇镇长

王贡献  石湖乡副书记

邹光山  仲兴乡乡长

周  彤  任桥镇镇长

王  力  王庄镇镇长

胡凤胜  湖沟镇镇长

戴素芳  杨庙乡乡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局,王怀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中共固镇县委办公室                 2019112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