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庙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这里美景如画,很多人都没有来过
新年伊始,走进固镇县连城镇禹庙村,一幅环境美、产业美、生态美、精神美的美丽乡村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县境内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村落,村内至今仍保有古道驿站、哪吒闹海、禹王庙、古井等遗迹。自2016年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以来,禹庙村结合实际情况,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整合项目,完成了村庄改造、道路硬化、绿化景观、农田水利、观光旅游、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等项目。2017年入选农业部评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2020年12月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中国最美乡村”称号。
一、规划建设,完善村庄功能。规划建设上,该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以旧村改造为主,不搞大拆大建。在深入调查摸底、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禹庙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禹庙村产业发展规划》,坚持环境整治和公共设施建设为主,引导性新建为辅原则,能合则合、能改则改、需新建则新建。管护机制上,不越俎代庖,以村民自治为主。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公共财政投入为主,村集体补助,村民自筹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成立自治和监管两支队伍,切实推动示范村卫生保洁、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工作常效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统筹协调,推进村庄建设。通过综合整治、局部改造等方式,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整治等成效类指标建设。目前,“一轴、两翼、三区、四挖、五水、六配套”(一轴:主街道,两翼:南循环路、北循环路,三区:庙东区、庙西区、庙北区,四挖:挖掘大禹治水文化、哪吒闹海文化、驿站文化、锣鼓文化,五水:庙东大沟、庙西大沟、庙西东西沟、庙北大沟、庙北南北沟五条水系整治,六配套:禹庙公园、休闲广场、美化亮化绿化、自来水入户、垃圾污水处理、长效管理机制)的村庄新格局已形成。
三、整治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深入开展村庄清洁,累计清运房前屋后垃圾2560吨、乱堆乱放1850处,清理河道、沟渠10条,累计拆除无功能房屋、猪圈、牛栏、破棚320余处、改厕800多户,粉刷外立面15万㎡,建成公厕5座。现在,村内大禹文化主题园、樱花园、皖北原生林园、古井文化园、景观沟建设已基本完成,园内青翠欲滴、繁花争放、小桥亭台、流水淙淙、道路蜿蜒,村庄面貌为之一新,成为村民们引以为傲的生态优美家园。
四、拓宽渠道,强化资金保障。几年来,该村积极对上争取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及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农林水、危房改造等资金900余万元,按照“项目跟着美好乡村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将各种资金集中“打捆”,变“大面积喷灌”为“定点滴灌”,有效地解决禹庙村建设资金不足难题。此外,积极探索创新经营理念,采取协议共建和经营权、使用权出租等方式,将集体建设用地的土地经营权、集体资产使用权通过转让置换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不负债搞美好乡村建设。
五、文化引领,营造和谐文明乡风。为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禹庙村提出了“培育新农民,保护文化村”的口号,在“村规民约”的指导下,健全“村级好人”评议会、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开展道德讲堂及普法教育宣传活动,切实提高群众自律意识和道德素养;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护遗迹、挖掘历史文化”的原则,围绕村情风貌、物产民俗、方言传说、村史人文等资源禀赋,着重挖掘打造了大禹治水、哪吒闹海、哪吒莲花重生、古驿站、锣鼓和古井等文化标志性建筑,为保护村庄历史文化典故和遗迹起到关键作用。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禹庙村把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作为重点。加强体育服务设施和文化惠民工程的配套提升,以健全村民健身活动场所为重点,打造禹庙群众休闲广场、乡村大舞台、法治广场。积极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创建评选活动。
六、发展产业,打造生态乐园。该村围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东鱼南稻西粮北果中藕”产业格局,推进水产、有机水稻、莲藕三个千亩示范基地建设,目前,该村已流转土地2500多亩,发展莲藕基地;以陈塘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狼湖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发展养蟹38户,规模达到1800亩;实施有机水稻项目,种植面积2000亩;建成三座6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并联网投入使用,为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加近20万元。各项目带动周边村民100余人就业,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集体经济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与保障。进一步明确“南区”配套服务功能,建成大型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小吃群、农产品展示中心、哪吒莲花重生雕塑、凉亭、农家乐、民宿等配套服务设施,以举办“荷花旅游节”等系列活动为契机,齐力打造集“农业观光、田园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乐园,深化禹庙生态旅游品牌塑造,让“望得见田园绿水、记得住美丽乡愁”成为当下禹庙村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