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深化与沪苏浙合作,固镇县主动顺应区域合作发展大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
一、解放思想,强化引领
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要求,固镇县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组织编写了《固镇县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初稿)。将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高水平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相关内容纳入我县“十四五”规划中。在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方面,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
二、完善配套,锻造平台
拓展夯实产业承接平台。加快县经济开发区二次扩区,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能力。依托生物基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品牌,加快集聚生物基材料上下游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世界级聚乳酸及其制品制造产业园、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园、PDCPD产业园等“园中园”项目建设。依托蚌埠北城新区,重点承接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加速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生物基产品制造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专业平台。
三、加大科技创新,提升创新能力
一是发挥科技创新政策作用。宣传各级科技创新扶持政策,积极开展政策兑现,优化创新政策供给。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创新能力水平。二是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依托固镇科技大市场,对接长三角高校、企业,引进生物基产业链企业,助力我县生物基产业做大做强。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通过全覆盖跟踪服务,帮助解决问题,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团队在固创新创业。三是积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与长三角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推动“一室一中心”建设,重点推进生物基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四是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依托固镇科技大市场举办产学研对接会,充分利用长三角高校人才资源为我县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继续深化与浙大、南农大、等长三角高校院所合作,促成更多科技成果来固转移转化。
四、扩大开放,招大引强
一是持续加大活动招商。1-5月份,县四大班子带队先后赴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杭州、嘉兴、宁波、青岛等重点城市开展招商活动24次,考察对接洽谈重点项目20余个。二是加快推进平台招商。1月21日,长三角科创中心正式建成运营,采取市场化模式,委托专业招商和运营机构负责长三角科创中心的运营、招商、管理等事项,推进“创业研发在杭州、生产制造在固镇”全新项目合作模式。目前,已入驻企业2家,引进意向投资项目3个。三是持续推进驻外招商。着力打造培养专业化招商队伍,从全县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招商引资一线,优化10个驻外招商小组人员结构,明确工作目标,建立健全驻外招商工作机制措施,切实激发驻外招商工作积极性。力争每个驻外招商小组每年至少引进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或5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推进驻外招商工作取得实效。
五、优化环境,提升服务
一是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运行机制。高规格成立县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四送一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实施“群长+组长”包保模式,将省重点项目、省“专精特新”企业、“四上”企业和重点外贸企业等纳入“四送一服”包保联系范围;重新调整包保人员,建立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别任生物基、农副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机械装备制造四大产业的群长,各乡镇、园区对辖区内企业建立“网格员”帮扶制度。“网格员”与县“四送一服”包保联系人协调一致,建立无缝连接。二是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先后出台《固镇县企业复工管理指南》、《固镇县疫情防控期间复工企业招工管理方案》和《关于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方案》等支持企业应对疫情政策措施,全方位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下一步,我县将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落实上坚定坚决,提升工作标杆,健全更加完善、更具活力的制度体系,高层次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努力在一体化进程中实现更好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加速观念转变。深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举措。一是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固镇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切实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当前重点工作谋划好,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实行政企、银企、部门联动,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合力。二是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动力。切实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对固镇来说,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是看工业发展。要集中主要力量,集中各种资源,尽心谋承接产业之策,尽力成承接产业之事,进一步做大工业总量,提升工业效益,增强工业后劲,实现工业强县。三是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园区建设和发展的主方向。切实把经济开发区和铜陵产业园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和主载体,坚持政策向园区倾斜、投入向园区优先、项目向园区集中。经济开发区要想在前面、跑在前面、抢在前面,积极探索采用“飞地经济”模式,对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努力在招商引资、搭建载体和制定政策方面先行先试、先行突破。
(二)进一步扩大开放,加速载体建设。“腾笼换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必然,要栽好“梧桐树”,必须筑好“引凤巢”。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按照基础设施实现无缝对接的目标,开发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二次扩区,加快建设路网、电网、供热、供水等基础设施;要按照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着力抓好标准厂房建设。二是完善生产性服务配套。逐步在园区设立物流配送、金融服务、信息咨询和人才技术开发等中介服务机构,筹划建设综合服务区。三是完善产业链配套。坚持围绕园区的龙头企业做文章,理清产品生产的上中下游结构,加大产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力度,增强产业的配套能力,加速形成新的产业链,做大做优产业集群。四是建设固镇(杭州)创新创业孵化器。积极打造“杭州研发、固镇制造”的新模式,利用杭州高校院所、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把各类创新要素与固镇优势企业和特色项目相结合,为县内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科技服务,源源不断地为固镇输入新成果、新产业、新模式和新理念,更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打造固镇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
(三)进一步创优环境,加速服务转型。一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在体制上尽快接轨,逐步消除政策上的差异甚至对立,着力解决行政区划与自然经济区划的整合不够所造成的体制问题。注重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法律没有禁止的政策措施,大胆创新,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用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转移到固镇来。二是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打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工作上要建立方便高效的推进合作机制和平台,大力倡导“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同时,要真心实意帮助客商解决就医、子女就学等各类问题,为客商提供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三是营造高效的服务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服务方式,按照环节最少、流程最短、办事最快、服务最好的“四最”要求,进一步加快审批流程再造,提高办事效率,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