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固镇动态 > 通知公告

《固镇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2-2035年)》公示

发布日期:2025-04-10 18:04   作者:自然规划局信息员    来源:固镇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阅读: 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一、前言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项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的重要举措。

《固镇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充分衔接了国家、省、市等上位相关规划目标、任务安排,在全面分析全县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状况的基础上,是综合评价生态现状,识别核心问题及风险,提出了生态修复总体目标,确定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格局、修复分区、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全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总纲和空间指引,是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

二、生态修复工作实施成效

“十三五”以来,固镇县在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下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综合整治、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提升等重点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固镇,致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社区生活圈,不断提升固镇县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三、规划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锚固“三廊两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不断优化固镇县国土空间格局,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服务功能,促进形成优质高产的农业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健康安全的城镇空间,全面统筹生态系统的受损修复工作,努力开创固镇县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四、总体布局

(一)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充分尊重固镇县自然地理格局、生态本底状况和主要生态问题,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共同体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贯性,聚焦重要生态源地、重要生态廊道和重要生态节点,构建“三廊、两区、多点”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三廊”是指固镇县由北向南的沱河生态廊道、浍河生态廊道、澥河-怀洪新河生态廊道;“两片”是指河渠区和湿地区,河渠区-主要是农耕地带,湿地区-沿河湿地和湖洼地区;“多点”是指自然保护地,包括湖洼闸水利风景区、两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浍河湿地公园。

1固镇县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图

(二)生态修复分区

基于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格局,按照“落实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分区—气象分异—地貌差异—流域分区—乡镇界限”的逻辑体系,以重点流域和重要敏感区为基础单元,按照区域特征和突出生态问题类型,划分全县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结合区域内自然地理特征的整体性,将固镇县划分为四个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分别为土地综合整治与采煤沉陷区治理分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分区、森林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和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分区。

(三)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根据固镇县综合评价结果和生态问题识别诊断情况,充分结合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包括土地整治与采煤沉陷区治理重点区、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提升重点区、森林质量提升重点区、河湖水系保护重点区。

2固镇县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图

五、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结合修复分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各片区优先设置的任务因地制宜地实施构建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网格、土地综合整治与采煤沉陷区治理、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提升、森林质量提升、河湖水系保护等5项任务。

(二)重点工程

基于固镇县自然地理格局,以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基础,综合考虑区域内外生态系统源地、地形地貌、水系水文、植被生长、土地类型等因素,按照确保生态安全、突出生态功能、兼顾生态景观的要求,以重点区域为指引,以推动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导向,在沱河、浍河、怀洪新河和澥河、河间平原等区域,落实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目标任务,谋划布局全县38个重点工程(因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和项目实施的不确定性,重点项目存在动态调整的可能),合理安排工程时序。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宜湿则湿等原则,解决区域突出生态问题、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增强生态碳汇能力,充分发挥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综合效益。

3固镇县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图

六、综合效益

生态方面,本规划实施后,到2035年,林地面积稳定在4.9万亩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总体稳定。通过退化湿地修复,湿地保育保护等措施,湿地保护率符合上级下达任务。同时提高河岸完整性及河道连通性,提高对入河污染物的拦截功能。至2035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3.3亿立方米,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控制在16%。通过对河道周边城区及乡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扩建城区污水处理厂1座,总规模4万吨/天,提高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基本满足县城及人口集中区域污水收集处理需求,降低直排入河的污水量。可以整体降低水土流失、城镇生活、农村面源等对水生态安全的威胁,降低污染物入河量,提升水生态系统健康,保障“岸青水绿”的目标实现。

经济方面,直接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通过水土保持、农田保护等措施的实施,流域涵养水源能力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得到改善、耕地面积有效增加、破碎植被基本恢复,使得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增强,全面提升流域农业生产水平。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生态功能带来的生态服务价值上,新增约333.5公顷林地面积,新增森林所产生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碳释氧、调节气候和降低噪音等生态效益可以通过碳汇交易等形式间接地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项目还将直接带动农林业、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建筑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发展,拉动所在地区GDP增长,通过固镇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有效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劳动收入的提高,促进生态与经济“双赢”。

社会方面,规划实施后将对固镇县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尤其是重点治理区,促进农村各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当地的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七、建议意见反馈渠道

本公示期限:2025年3月20-4月19日。如有意见建议,请在公示期内以署名书面形式告知固镇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矿产管理与生态修复股,或在工作时间电话提出意见。

联系人:付荣军

电话:1386507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