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乡:农粮小“驿站” 扶贫大“货仓”
清晨,蚌埠市固镇县陡沟村的村民们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一个个鸭蛋,一捆捆蔬菜被仔细包装送上汽车,一旁的工作人员用手机拍摄下村民们忙碌的笑脸和他们的农产品,在随后的时间里,他们将通过一个名叫“农粮驿站”的电商平台,迅速销售到各个企业、农产品体验店以及广大消费者处,而现场的照片也将伴随着产品一同为消费者所知。
“‘农粮驿站’电商平台就是如此,每一个在其中注册的贫困户信息都会录入至平台,购买时消费者不仅仅知道产品种类,更是清楚来自哪家哪户。”安徽绿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计亮告诉记者,自从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农粮驿站”电商平台后,小小“驿站”已经渐渐成长成为替乡村贫困户所建设的大货仓,逐渐实现了三产融合与电商融合,利用“互联网+”销售蚌埠市固镇县本地特色农产品,带动贫困户增收。
从蚌埠市固镇县陡沟村走出去的黄计亮最终又回到了乡里,当他看见乡中一样样特色农产品滞销,瞧见一个个贫困户被生活压倒,他深思熟虑后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上海优越的生活,返回家乡从事农业生产加工、电商扶贫事业,听闻村里的高材生回来了,陡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童俊杰第一时间找到了黄计亮,为他介绍了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和村里的基本情况。“我挺佩服老童的,他是市里下派的干部,三年期满后又自愿申请再留三年,决心把陡沟村带脱贫,他的精神感染了我,”黄计亮告诉记者:“其实当时没想太多,就想做些事,做些实事,让资助过我上大学的乡亲们共同致富。”2016年,黄计亮成立了安徽绿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始从事立体生态农业的生产、订单农业、农业深加工及销售,2017年“农粮驿站”悄然问世,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运营,黄计亮告诉记者,经过多番调研,公司最终决定采用订单生产和加工的方式,将固镇县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包装加工贴标,利用网络和自身营销渠道扩大销售,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农户直面市场的风险,而清晨收购农产品时工作人员所拍摄的照片,正是“农粮驿站”中一直强调的农产品生产追溯管理。线上销售,线下体验,始终分明,才能让老百姓放心,让贫困户脱贫。如今仅仅在陡沟村,“农粮驿站”生产基地流转土地便已达到1800亩,流转15户贫困户62亩土地,带动40人贫困劳动力居家就业和20户贫困户合伙经营,更重要的在于如今陡沟村109户贫困户自家生产的花生、蔬菜、土鸡等实行“网上订单”全覆盖,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全部由“农粮驿站”电商平台上门收购、统一销售、现场付款,解决贫困户易发展、难销售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农产品好,可是网上随便买的所谓农产品谁敢吃呢?”为了让“农粮驿站”的产品规模化规范化,黄计亮决定采用“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从而探索更加紧密的农业产业链条。黄计亮拿出一张照片告诉记者,2018年时,陡沟村糯稻销路不畅,“农粮驿站”便积极组织18户贫困户将糯米、粽子进行加工,严格控制着卫生条件和标准。按照农村传统手艺和现代卫生标准包装贴标的粽子一下子便引爆了市场,仅仅端午节期间,一周便销售了五万个粽子、六万枚咸鸭蛋、土鸡蛋。不仅如此,“农粮驿站”根据市场需求,对贫困户实行订单生产,带动贫困户规模化发展,与刘集、连城、石湖等6个乡镇的22家水产、花生、西瓜种养合作企业、大户带动贫困户生产,2018年便带动了全县11724户贫困户线上销售农产品。
除此之外,黄计亮还告诉记者,如今乡村生产总喜欢“一窝蜂”,看见利润空间大的农产品便集中大范围生产,随后周边乡镇也接连复制,这对于农产品销售而言存在极大的隐患,因此经过多番调研后,黄计亮推出了“一村一品”的方案,深化贫困户及乡村产品的收集、整合、包装,通过市场投放后找出适合陡沟发展并受到市场认可的一村一品产品,结合乡村实际特点再扩大产品结构调整。通俗而言,也即发展每个村特色产品,如康湖村的特色农产品“儿菜”,生产完毕便通过“农粮驿站”引导销售,如今让每个村的特色产品都能够供不应求,从而避免过度种植的市场风险。
如今的黄计亮,更在着手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开设“品牌体验店” ,将固镇农产品送上北上广的餐桌,保证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同时,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从根源解决滞销。同时,“农粮驿站”也得到了固镇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许多单位通过“农粮驿站”帮扶贫困户,采购农产品,不计其数的农产品走进了单位食堂,生产相应农产品的贫困户听闻也感到格外欣慰。
截至目前,该平台销售农产品达500多种,日均发货订单500份,而黄计亮表示,“农粮驿站”的阶段性成就并不重要。面对如今的成就,黄计亮表示自己和“农粮驿站”绝不止步于此,今后将会扩充全国农副产品,努力打造生产和搜集县、市、省各类土特产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