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固镇动态 > 专题专栏 > 法治政府建设

普法小案例 以案释法

发布日期:2024-08-27 09:56   作者:司法局信息员    来源:固镇县司法局    阅读: 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债务人玩失踪,借出去的钱还能否要回来?

答:可以待债务人宣告失踪后向其财产代管人要求实现债权。失踪人的财产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愿意担任财产代管人的人代管。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财产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

问:游戏币等“网络虚拟财产”受不受法律保护?

答:袁某骗取3名被害人的游戏账号和密码,欺骗被害人向各自游戏账户充值人民币共计2万余元,随后将被害人游戏账户内的游戏币及游戏装备转移至自己账户。

《民法典》明确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民法典》的这一规定,明确了虚拟财产属于民事权利的一种。袁某骗取他人游戏账号,侵占他人游戏币及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其行为属于侵权。

问:一段视频通过AI技术把杨某的脸替换成李某迅速蹿红全网,有网友提出可能侵犯版权与肖像权。这种说法对吗?

答:对。《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民法典》明确禁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将“AI换脸”纳入肖像权保护范围。如果未经允许,就擅自使用他人肖像来牟利,这不仅不尊重肖像权人,更是对其经济权利的侵害,特别是依靠知名度获得赞助或广告费用的名人。

问:张某想用儿子的名义买房,一家人共同居住,又担心儿子长大结婚后,会提出卖房、赶人。张某应该怎么做?

答:张某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民法典》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居住权无偿设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问:某公司采用格式条款与甲签订合同时,该公司并未对条款内容尽到提示义务,后甲发现有条款严重不利于自己,他可以怎么办?

答: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问:小王由于缺钱在网上申请贷款,却深陷套路贷中,短短1个月欠款从2万翻到了32万,高额利息需要还吗?

答:不需要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利息进行偿还。《民法典》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问:甲假借委托之名,通过中介找到房东乙,却绕过中介与乙直接订立租赁合同,中介要求甲支付报酬,合理吗?

答:合理。委托人在接受中介人的服务后,利用中介人提供的交易机会或者媒介服务,绕开中介人直接订立合同的,应当向中介人支付报酬。

问:有人到访甲的出租屋,告之自己为新房东,房屋租赁合同终止,让甲3天内搬走,甲需要搬走吗?

答:甲无需搬走。租赁屋在承租人按照租赁合同占有期限内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

问:甲想购买乙价值10万元的二手车,乙要求甲缴纳3万元定金,甲缴纳后拒绝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剩余价款,乙扣留甲的3万元定金。甲能主张返还吗?

答:甲只能对其中1万元主张返还。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 20%,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

问:忘交物业费,结果被停电断水,物业公司有权这么干吗?

答:没有。物业服务人不得采取停止供电、供水、供热、供燃气等方式催交物业费。

问:甲是明星乙的粉丝,户籍警察丙发现乙已经隐婚,丙能告诉好友甲吗?

答:不能。国家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

问:一方婚前患有重大疾病但一直隐瞒,另一方婚后发现能请求离婚吗?

答:可以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三条: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问:甲乙为夫妻,甲的母亲身患肝癌,乙拒绝为其支付医疗费用,甲可以要求分割共同财产吗?

答:可以。《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六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1)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2)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