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外周血细胞前为什么要注射动员剂?
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前为什么要注射动员剂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前几天,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需要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俗称“动员剂”),促进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大量增殖、分化,并从骨髓中释放一部分到外周血液中,待
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含量满足要求后才能采集。
在捐献造血干细胞时,注射动员剂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PBSC)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注射动员剂的主要目的:是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就是手臂血管中的循环血液)中,以便能够像献成分血一样,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血液中直接收集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下面详细解释一下原因和过程:
一、 正常情况下造血干细胞的分布
在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的造血干细胞都安静地待在骨髓这个“制造工厂”里,只有极少量会进入外周血液循环。如果直接从血液中采集,采集到的干细胞数量远远不够一次移植所需。
二、 动员剂的作用
动员剂(通常是一种叫做“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蛋白质)就像一位“调度员”,它主要发挥以下两个作用:
促进增殖与成熟: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加速生长和成熟。
改变“粘附性”:降低造血干细胞与骨髓基质之间的“粘附力”,使它们更容易从骨髓壁上“脱落”下来。
增加释放:促使这些被“松动”的造血干细胞大量进入外周血液中。
注射动员剂后,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可以增加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达到可采集的标准。
三、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与传统骨髓采集对比)
传统的捐献方式是骨髓捐献,需要在全身麻醉下,用特殊的针从捐献者的骨盆骨(髂骨)中多次穿刺抽取骨髓液。这种方式是安全有效的,但存在一些不便:
1.需要麻醉,有麻醉风险。
2.捐献后会有几天的酸痛感。
3.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优势在于:
1.无麻醉:无需进入手术室,整个过程捐献者保持清醒。
2.创伤小:类似于献血小板,只有针孔,没有骨髓穿刺的创伤。
3.恢复快:捐献后不适感较轻,恢复更快。
4.更方便:采集过程在血细胞分离机上进行,更易于操作和监控。
因此,目前全球95%以上的造血干细胞捐献都采用外周血采集的方式,而动员剂是实现这一方式的前提。
关于动员剂的安全性问题
这是所有捐献者最关心的问题。请您放心,经过数十年的临床使用和数百万例的实践(包括对健康捐献者和肿瘤患者的使用),证明G-CSF对健康捐献者是安全的。
短期副作用:部分捐献者在注射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可逆的、类似感冒的症状,如:
骨骼酸痛(腰部、臀部明显,因为骨髓在加速工作)头痛、乏力、低烧,这些症状通常在注射后一两天出现,停止注射后会迅速缓解和消失。医生会提前告知,并可以服用普通的止痛药(如布洛芬)来缓解。
长期安全性:大量的长期随访研究(最长的已超过20年)表明,健康捐献者使用动员剂后,其白血病或其他血液病的发病率与普通人群相比没有增加。动员剂不会“透支”或“耗竭”您的造血功能,因为人体的骨髓有强大的再生能力,会在短期内恢复到正常水平。
总结
注射动员剂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技术得以实现的核心环节。它通过安全、可逆的方式,将骨髓中的“生命种子”临时调动到血液中,使得一种更便捷、创伤更小的捐献方式成为可能,从而拯救了无数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中华骨髓库等权威机构对捐献流程有严格的规定和医疗保障,确保捐献者的健康和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如果您有幸配型成功,医生会为您进行全面体检,并详细解释所有细节,确保您在完全知情和自愿的情况下完成这次伟大的生命接力。
向所有志愿捐献者致敬!
网站首页
固镇动态
政府信息公开
政民互动
网上办事
走进固镇
数据发布
皖公网安备340323020000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