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固镇动态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科教园地

关于当前小麦发黄的原因及田管措施

发布日期:2023-03-21 09:56   作者:固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来源:固镇县农业农村局    阅读: 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1、播种密度过大,不均匀小麦在生长的过程当中,播种密度太大的部分,需要的养分被小麦苗争先夺后的使用,僧多粥少,出现小麦苗发黄,播种密度相对较稀地方,小麦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充足,表现绿油油的比较健壮。这样就出青黄相间的现象。

2、缺少氨素肥料。玉米秸秆在腐烂的过程当中,会吸收大量的氮肥,用以调节碳氮比。对玉米秸秆还田的麦田,如果氮肥施用不足,麦苗也会出现发黄。

解决措施:迅速追施速效氮肥。为了促使麦苗尽快转化升级,要立即追施氮肥,每亩可施尿素15-20斤或叶面肥。

3、病虫为害。常发病虫蚜虫、麦蜘蛛、纹枯病、病毒病等均会造成麦苗发黄。

解决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害。

4、部分小麦整地播种质量差。 土壤耕整比较粗糙,播种质量不够精细,麦苗根部与土壤未能紧贴融合,根系发育不全,肥水供应短缺,麦苗长势较差。

解决措施:改善田间环境,一要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二要中耕除草,破除土壤板结,促使根系下札;三要在小麦拔节之前进行镇压,使小麦根系与土壤紧贴,确保肥水能及时。

5、播种过深或过浅。小麦的适宜播种深度为3-5厘米,如果超过了5厘米或者不足3厘米,都会造成麦苗长势弱、发黄、分菜少。

6、土壤干旱。返青拔节期土壤墒情不足,造成麦苗发黄。

7、持续低温冻害。返青后,气温变化较大,持续低温阴雨,光照时间少,小麦苗情整体较弱,受低温冻害影响表现出叶黄。

补救措施:加强肥水管理,拔节期结合浇水重施拔节肥,亩施尿素10-1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