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镇县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2-14 16:38来源: 固镇县民政局浏览量: 【字号:   打印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动态管理,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1.健全救助机制及时调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领导小组20244月组织发改、审计、财政、人社、卫健、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建立联合应急处置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按月更新低收入系统中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数据,对预警发现存在致贫致困风险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监测,目前全县低保边缘人口4996人,占低保对象的30.69%

2.完善救助政策。印发了《固镇县临时救助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固镇县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临时救助认定程序及相关条件,规范办理流程

3.发放救助资金。截至202412月,全县城乡低保对象950116277人、特困人员2942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9710.64万元、特困供养资金3497.70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103人次,发放资金81.61万元。

4.拓展救助服务。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与2579名分散特困人员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签订率100%;动员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进入养老机构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达到67%;为全县特困人员购买住院护理保险共68万元,提供等值护理服务。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通过“物质+服务”形式,对困难群众特别是重病重残特困老人、残疾人开展关爱服务。开展2024年“慈善一日捐”活动,共筹集资金55.4万元。开展善行安徽之慈善助困计划、“两癌”妇女救助、儿童大病救助、贫困大学生救助等项目,救助困难群众479名,救助资金126.1万元。完善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228个村(社区)全部备案,共筹集资金736.62万元,实施救助355人次,支出资金19.75万元。加强福利彩票销售监管,全县福彩销售站点53个,预计全年销售额3460万元,同比增幅16%

(二)优化服务供给,健全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

1.优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持续推进老年助餐,强化老年食堂和助餐点监管,提升助餐服务质量,日均就餐达5000人次,2024年累计发放助餐补贴255万元、运营补贴18万元。实施县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委托第三方运营县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空巢、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家庭老年群体差异化探访,为30户经济困难老人和部分失能老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为2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居家探访关爱活动,提供助浴、助洁等服务。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对300户分散供养符合条件的高龄、失能、残疾人家庭,按照“一人一档、一屋一案、一户一策”进行适老化改造。建设完成村级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11个。

2.全面落实老年人补贴。全县享受高龄津贴的80周岁以上老人19025人、享受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4594人,全年发放高龄津贴783.74万元、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561.99万元。为全县年满60周岁以上特困供养人员、享受低保待遇对象、重点优抚对象7803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31.21万元;为入住养老机构的726名老人购买综合责任险2.9万元。

3.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推进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县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已建设完成;南城区医养康养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已完成。推进乡镇敬老院公办民营,新马桥镇敬老院、任桥镇公平敬老院、石湖乡敬老院完成社会化运营,目前全县养老机构18家,其中公办公营4家、公办民营9家、社会办5家。2024年发放养老机构运营补贴157.76万元。强化养老机构监管,组织开展养老机构消防演练2次、安全生产检查12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班3次,培训300人次。

(三)夯实城乡基础,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1.加强区划地名管理。印发《关于调整固镇县地名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工作职责的通知》,对县地名工作委员会成员及工作职责进行调整。组织开展《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学习宣传。完成新马桥镇街道居更名和杨庙镇庙新村更名。开展地名信息数据质量专项复核,涉及行政区域类信息240条,已全部完成。

2.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县民政局、县公安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固镇县“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工作,已完成1052条“乡村著名行动”地名(兴趣点)信息采集上图。

3.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全县共有社会组织170个,其中社会团体120个、民办非企业50个,年检率85%510日,组织开展社会组织业务培训,112人参加培训。强化监管,组织业务主管部门召开社会组织监管业务座谈会,联合市场监管局、消防大队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社会组织3个,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评选出3A级社会组织固镇县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

(四)提升服务质效,健全专项社会事务服务体系

1.开展儿童关爱服务。20241月起,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200元提高至1255元,目前全县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24人,全年发放生活补助490.83万元。组织开展“寒冬送温暖 爱心伴成长”春节活动、困境儿童爱心礼包活动、“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六一主题活动等,惠及困境儿童472人次。委托第三方实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走访116人。为35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金24.2万元。

2.强化残疾人救助。20241月起,全县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全部提高到每人每月86元,目前全县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479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7804人,全年发生活补贴658.73万元、护理补贴796.94万元。建设黄元社区、大营社区、西圩社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站点,2024年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精康服务36人,开展服务人员培训150人次。

3.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20246月,协同公安、城管等相关部门加大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力度,开展开放日宣传周活动暨启动夏季专项救助行动。2024年以来,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09人次,救助资金39.1万元,送返回乡35人。

4.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对农村特困供养对象、城乡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基本殡葬服务项目费用全额减免,2024年以来火化遗体3422具,减免608人费用39.85万元。完成刘集镇沟拐村公益性公墓设施改造提升和王庄镇公益性公墓墓穴扩建。

5.开展婚俗改革试点20242月,我县被确定为安徽省第三批婚俗改革实验区。县民政局积极打造标准化结婚登记颁证场所,设置婚姻文化墙,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520日,县民政局、县妇联组织开展“树立正确婚姻观 走好幸福人生路”暨固镇县结婚登记新人集体颁证仪式,开展“抵制高价彩礼 倡导婚嫁新风”暨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主题活动。积极配合县委组织部及县妇联办好集体婚礼活动。2024年以来共办理结婚登记2020对、离婚申请1852对、离婚登记955对,补发婚姻登记证845件,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对291对离婚对象进行调解,调解成功72对。

二、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有待加强。随着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和相关优惠政策的增加,群众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因对申请对象房产、存款、流水等审核严格,部分不符合救助条件群众主观认为通过信访和热线能得到办理,导致信访量有所增加,救助政策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老年人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要求已不再满足和局限于传统的单一家庭照料模式,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而目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大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不具备专业知识,难以提供多样化、高层次的服务,直接影响到养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三)社会组织监管合力有待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受限于人员等因素,未能进行全程监管指导,且社会评价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仅靠年检进行约束,缺少完善的奖励、处罚和考核体系。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聚焦困难群体,推进社会救助有新成效。扎实落实好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支出型困难家庭和其他低收入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做到精准施保。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各类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体系。持续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挥“救急难”互助社、慈善协会和志愿服务组织等力量,开展多元化救助。不断强化政策宣传和人员培训,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二)聚焦服务质量,推进老龄事业发展有新作为。强化养老机构提质增效,继续抓紧抓牢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工作。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持续开展老年助餐服务。继续加强高龄津贴和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政策宣传,扩大宣传范围和覆盖面。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养老人才队伍服务水平和能力。及时发放社会办及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运营补贴。

(三)聚焦多元联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有新气象。继续推进“乡村著名行动”,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挖掘乡村地名资源要素的内在价值,发挥区划地名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组织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和等级评估,创新社会组织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组织开展业务培训。

(四)聚焦规范管理,推进社会事务有新突破。持续开展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优化婚姻管理服务,将婚俗改革向纵深领域推进,利用特殊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将婚俗改革的理念植入人心。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提升改造。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殡葬改革成效,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丧葬简办。



                                                                            2024年12月1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