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成“片”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2013年以来,固镇县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这一目标,建成10个乡镇驻地建成区和美丽乡村149个,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固镇县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县域实际,按照“功能类、提升类、管理类”三大美丽乡村建设内容,进一步优化布点规划,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以旧村改造为主,不搞大拆大建,坚决杜绝“刷白墙”。
同时,固镇县秉持“一村一方案”原则,因村制宜,分步制定整治方案,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打造一村一景致、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让有乡愁、有温度、深受百姓喜爱的美丽村庄串点、连线、成片。先后荣获2014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安徽省美丽乡村先进县称号。
河东村一角。贾铁成 摄
走进省级美丽乡村固镇县谷阳镇河东村,一条条乡村道路平坦整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草相间。绿树掩映的庭院干净大方,清澈的河水、整洁的村庄,一幅幅美丽宜居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现在不但新增了广场、凉亭、大舞台、路灯等设施,而且房前屋后也变成了小花园和文化墙。”3月16日上午,提及村里的变化,村民陈有贺不禁赞叹:“经过一年多建设,村庄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整个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村紧邻县城、交通便利,还是历史上樊城所在地,留下伍子胥一夜白头的传说。为此,我们把历史故事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元素来重点打造。”河东村党支部书记刘佳佳介绍,依托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条件,投资600万元在村入口处建设了彩虹桥,翻建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拓宽和硬化多条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铺设污水管道,并利用水系特点打造了望荷亭、香荷、雕塑等景观。
在固镇,和河东村一样的鲜活例子不胜枚举。
任桥镇稿沟村依托码头文化,重新将老街改造升级,在老街入口竖立了牌坊,新建码头文化广场、戏曲大舞台、六角亭、亲水栈道等设施,再现稿沟昔日繁华。
杨庙镇安圩村围绕“中国好人”陈小超这一先进典型,重点打造好人馆、广场等工程,弘扬社会正能量。
王庄镇五铺村把明清官道驿站作为亮点,并结合回汉和睦相处历史,打造“一桥”东西通回汉、“两沟”纵横贯全村、“三汊”(淝河湖汊、钓台湖汊、大孙湖汊)汇聚“抱”五铺。
稿沟村花戏楼。贾铁成 摄
农村户厕改造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新农村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农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固镇县牢固树立“小厕所、大民生”理念,将农村户厕改造工作与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紧密结合,持续开展“厕所革命”,农村卫生环境不断改善。
“通过户厕改造项目,我们家安装了水冲式马桶,既卫生又实用。平时我们老两口使用方便,逢年过节儿子儿媳回来,再也不用看着旱厕直摇头了。”任桥镇马圩村村民王正全高兴地说。
2017年,马圩村启动“厕所革命”。目前,该村共计实施户厕改造494户,常住户改厕率100%,全村卫生环境大幅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大为改善,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和县级文明村。
近年来,固镇县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原则实施农厕改造,在尊重群众改厕意愿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标准,坚持进院入室,以工程化思维推进农村改厕,确保建一户、成一户、用一户、群众满意一户。
同时,为落实农村改厕后期长效管护,固镇县投入财政资金720余万元,统一购置158辆抽粪车分发给各乡镇、各村居,用于开展抽粪服务。按照“十有”标准建成11个乡镇改厕管护服务中心、185个村级改厕管护服务联系网点,开展厕具维修和粪污清掏服务,建立起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改厕长效管护机制。截至目前,全县完成厕改7万余户,卫生厕所普及率84.53%。
固镇县美丽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调整美丽乡村建设思路,不再一味新建各种建设类项目,而要在产业扶持上做文章,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收入,让美丽乡村成为固镇乡村振兴大道上的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