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镇一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固镇一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一套全面、系统且严格的规范,旨在确保校园内师生的饮食安全:
1.落实主体责任:
实行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参加食品安全检查,研究重大隐患整改措施,下达隐患整改任务并跟踪落实,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组织体系,配齐配强与供餐规模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和机制。
2.全面隐患排查:
对加工经营场所、餐饮具、刀具、砧板、容器具、冰箱、冷藏柜等设施设备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维修维护,确保能正常运转和使用。
重新购进食品原料,保证食材新鲜,严格按照各类产品的贮存条件规范贮存,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保持经营场所内干燥、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在纱窗关闭状态下),防止病媒生物大量孳生。
3.强化人员管理:
全面检查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健康证是否到期,确保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
组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和从业人员(尤其是新入职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重点培训《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落实从业人员健康和个人卫生管理制度,督促从业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规范佩戴口罩,保持手部清洁。
4.严格进货查验:
加强对食材尤其是冷链食品的采购、贮存、加工等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
按规定查验供货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和食品进货票据、产品合格证明等资料,如实记录进货台账。
严禁采购、使用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原料。
5.规范加工操作:
食品加工过程要做到“二必须、三分开、四禁止”,即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操作前必须洗手消毒,戴口罩,防止交叉污染;专间(区)与其他区域分开使用,荤素食品分开洗切,生熟食品分开存放;禁止超范围经营或超负荷经营,禁止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冷加工糕点,禁止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
烹饪食品必须烧熟煮透,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6.加强供餐管理:
学校宜设立公共洗手消毒设施,供就餐人员餐前餐后洗手消毒。
用餐尽量改为分餐制,制作固定菜式搭配的套餐,减少错峰、错时到食堂就餐的人员等餐时间。
7.严格食品留样:
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均应留样,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专用密闭容器内,并在冷藏设备中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25g。
8.强化清洗消毒:
备餐间、分餐间等专间要安装紫外线空气消毒灯,每餐或每次使用前要在无人时对操作台面和专间空气进行消毒。
餐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清洗、使用、消毒后的餐饮具和盛放或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容器和工具应定位存放在专用的保洁设施内或消毒柜内。
每餐后对食品加工区域、就餐区域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定期通风换气。
9.防制病媒生物:
检查加工经营场所周边是否有鼠虫等病媒生物大量孳生的场所,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病媒生物进入加工经营场所。
使用物理方法定期灭杀病媒生物并做好记录。
配齐“三防”设施,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窗应安装风幕机、防蝇帘、防虫纱窗等。
10.厉行勤俭节约: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和制止餐饮浪费有关规定,将节约理念贯穿食材采购、加工操作、备餐分餐以及用餐等各个方面。
引导学生养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坚持按需取餐,开展“光盘行动”。
11.应急处置:
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发生食源性疾病或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时,按规定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置,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