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12月29日)

发布时间:2010-01-20 15:44 来源:固镇县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12月29日在固镇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吴道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圆满完成2009年目标任务

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严峻挑战,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发展信心,狠抓工作落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县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6亿元,增长12.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2%、23%和11.8%。财政收入2.3亿元,增长28.6%。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3.2亿元,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亿元,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4786元,增长10.1%。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政策引导,强化服务,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面对市场需求不足,资金供应趋紧,原材料价格不稳等不利因素,严格落实中央、省、市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企业服务年”活动,重点开展金融、供地、环保、规划、行政审批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工业经济在逆势中企稳回升,加快发展。
预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40%;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41.3%;全年用电量首次突破3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1.3亿千瓦时,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6家,达到80家。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600家、私营企业120户,新增项目投资额7.5亿元。
——突出重点,保持特色,农村面貌发生新变化
抗旱保苗夺取全面胜利,粮食总产达47.8万吨,增长8.6%,连续五年保持增长。实现林业产值0.96亿元。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新建各类养殖小区22个,新发展养殖大户380个,实现畜牧业产值15.5亿元、渔业产值1.2亿元。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抓好品牌和龙头企业建设,新增1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1个农业产业化集团,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达23家,其中,年销售收入 1亿元以上的4家。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示范村平均总产值增至1449万元。完成了31个空心村实测工作。建设农村沼气2625口。全年新增“村村通”公路120.6公里,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任务。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建设旱涝保收田1.5万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稳步实施,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16万人。
——抢抓机遇,破解难题,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
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不动摇,以“招商引资年”和“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活动为抓手,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激活要素,整合资源,组建了10个招商分局,开展产业招商。先后举办专题招商项目推介会30场,参加省市组织的项目对接活动10次,引资项目纷纷落户,项目质量逐步提高,初步实现了由过去“土地等项目”改变为现在“项目等土地”、由外出招商逐步向外出选商的转变。积极破解招商难题。开展“空心村”搬迁、土地复垦整理工作,增加置换用地指标980亩,严格落实项目“后评估制度”,规范土地开发利用行为,确保土地指标的合理利用;完善了金融机构考核办法,成功举办了两次银企对接活动,有效缓解企业资金不足问题;进一步加大电力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环保监察工作,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措施,腾出更多环境容量。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了外商投资企业和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全年共实施项目239个,协议投资64.8亿元,到位资金31.1亿元,同比增长63.9%,其中,外资到位资金1842万美元,内外资增幅位居市属三县第一,利用外资在全省61个县(市)中位居第16位。
——立足产业,夯实基础,园区建设打开新局面
高起点编制了开发区3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科学推进产业集中布局,初步形成了“一区多园、多点带动”的发展新格局。投入82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新建道路面积3.1万平方米,新修建管网长度3000米,新增绿化面积4.2万平方米,完成了S101景观护坡一期工程。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500万元,新增签约项目18个、投产企业5家。县全民创业园以及刘集、石湖、新马桥、仲兴四个乡镇创业园运行状况良好,园区建设总面积达1.6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近8000万元,入园企业120家,实现税收超千万元。
——精心谋划,合力攻坚,项目工作实现新突破
抓住国家、省、市政策机遇,围绕产业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了一批事关固镇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实施“项目推进年”和“项目百日攻坚”活动。通过项目聚资、银行融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着力破解资金难题。经过努力,备受关注的浍河二桥已破土动工,拉开了县城“跨河发展”的序幕;蚌固一级公路改造、浍河复线船闸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为明年开工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伊诺华盖胶、国能生物质发电、蒋南变电站等项目正在施工建设;煤化工产业园、金属表面处理、50万吨炼钢等项目正在积极谋划;省“861”和市“3461”项目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年累计对上争取项目228个,争取到位资金近3亿元。
——高点定位,有序推进,县城建设呈现新面貌
坚持以“城市建设年”和“城市建设百日会战”活动为抓手,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沿浍景观带规划设计工作。新的县城总体规划,编制期至2030年,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达35平方公里。加强调度,广筹资金,克服了工期短、拆迁难、施工情况复杂等诸多困难,保障了21项重点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看守所整体搬迁、南环路贯通等12项工程已竣工或基本竣工;东菜市改造、固四路续建等6项工程正在施工建设;星级宾馆、一贯制教育、农机市场等3项工程正在积极推进。
——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和谐社会彰显新气象
民生工程快速推进。精心组织实施每一项民生工程,共拨付资金2.19亿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527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6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88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争取了全市唯一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每年上级拨付资金4500万元。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治;争取到基层医疗卫生改革试点县、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重点县;新农合工作运行平稳,参合率达95.1%。
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扎实开展,信访形势总体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防止和减少了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食品和药品安全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进步。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强化,各项指标运行平稳。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被省政府评为2008年度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督导考核优秀等次;高考再创佳绩,全县本科达线1774人,比去年增长8.3%。文化工作成绩显著。精心组织了60周年国庆活动,通过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省级验收,荣获了2009年全省唯一的“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称号。旅游业快速发展。编制完成了垓下旅游总体规划,成功举办了中国·固镇首届梨花节。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通过了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验收。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广播电视、人民防空、拥军优属、动物防疫、应急和防震抗灾、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及审计、统计、物价、通讯、保险、法制、档案、气象、地方志等其他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完善机制,提高效率,施政水平得到新提升
政府工作规则不断完善。研究出台了工业用地管理、投资项目预审、拆迁安置补偿等一系列新办法。完善了政府内部决策规则和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行政效能不断提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快,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取消、停征、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142项。围绕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强化目标管理,加强政务督查。认真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政府网站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畅通了政府与群众的交流渠道。
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建立政府重点工作定期向县人大、政协通报制度,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64件,政协委员提案73件,满意、基本满意率达100%。推进政府法制化进程,强化招投标、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职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完善。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刻体会到:
实现固镇的快速发展,县委统揽全局、超前谋划是根本。一年来,县政府紧紧围绕县委总体思路积极开展工作,按照县委八届六次、七次全会的决策部署,以“保增长、上水平、增活力、重民生”为主线,把握形势变化,结合县情特点、阶段特征、时代特色,明确发展思路,科学制定目标,努力做到与时俱进,跨越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紧密地团结在县委的周围,依靠县委的坚强领导,才能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实现固镇的快速发展,全县团结一致、共克时艰是保障。一年来,县政府始终把政府工作置于县人大依法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之下,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依法行政,保证政府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各级、各部门围绕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一认识,协调一致,分工负责,合力攻坚,形成了人人肩上有任务、全县人民谋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实践证明,只有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实现固镇的快速发展,立足狠抓落实、埋头苦干是基础。一年来,县政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审时度势,奋力拼搏,紧紧抓住国家刺激经济发展的机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以“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城市建设年、企业服务年”为抓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招商引资百日竞赛”、“城市建设百日会战”和“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活动,主攻园区建设、三农工作和21项市政重点工程、60个重点项目,咬紧目标不放松,全力以赴求突破,推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狠抓落实、埋头苦干,紧盯事关发展的重点工作不放,才能逐步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实现县域经济的全面突破。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监督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并肩奋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固部队、武警官兵和驻固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固镇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加快产业升级、增强创新能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努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显得更为突出;城市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违规开发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经营城市的效果还不够明显;乡镇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城镇就业压力较重,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财政紧张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民生工程尽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效率不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尤其是少数窗口部门存在着严重的“中梗阻”现象。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强力推进2010年各项工作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冲刺之年,也是巩固我县良好发展势头,推动跨越发展、加速崛起的关键之年。
结合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根据固镇实际和县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调整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作为根本出路,把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重要保证,大力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环境立县、和谐兴县”战略,围绕未来三年“大发展、大建设、大服务”的总体思路,全力做活“招商引资、投资融资、项目聚资”三大文章,倾力做强“园区、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大板块,勇立潮头,奋力拼搏,努力实现“争先进位、崛起皖北”的宏伟目标。
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确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亿元,增长12%,争取超过15%;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亿元,增长40%,争取超过50%;确保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增长30.4%,争取超过3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幅达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突出发展经济的引领力
继续把工业强县做为加快发展的主战略,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培植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力争实现“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化”的奋斗目标。
做大工业骨干企业。按照“培育大产业,发展大企业,做强大工业”的目标,坚持扶优培强,完善激励扶持政策,支持和引导现有企业加大投入,壮大规模。加速推进金鹏铝业、国能生物质发电、贺特士服装、佳益制衣等重点企业建设,实现早投产、早出效益;继续扶持三星树脂、天原化工等县内传统企业做大做强;认真做好华强玻璃二期、大成食品三期、伊诺华三期等技改扩建项目,提升产能;积极扶持丰原药业、丰原油脂、大成食品、伊诺华轮胎等产值超亿元企业实现稳产、达产。加快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发展品牌农字号工业品,逐步将农副产品加工业做成特色产业。力争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其中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10家,超亿元的企业3-5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家的历史性突破。
加大产业集群培植力度。加快编制重点产业规划,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建立健全产业配套机制,巩固发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汽车配件、医药化工等产业配套,逐步延伸产业链。着力培育“配套型”中小企业,鼓励“专、精、特、新”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分工合作,构建龙头引领、专业分工、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产业扶持机制,鼓励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等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改造,发展壮大;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产业政策,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发展,扶持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质、精细化工等一批支柱产业,实现集聚效应,形成新的优势。
提高服务企业水平。服务企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要把强化服务作为优化招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增强企业克服困难、加大投资、谋求发展的信心。完善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加强统计分析和监测预警。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调度,着力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困难。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完善企业税收返还机制,改善企业资金流。强化指导和服务,推动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行业协会组建,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服务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发展经济的外向力
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不动摇,优化招商方式,找准招商突破口,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突出重点抓招商。一是抓住重点区域。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继续把江浙沪和福建、广东地区作为招商重点区域,明确县级领导分片联系,积极开展有实效、有针对性的大型招商活动。二是抓住重点产业。在福建、广东等产业转移比较明显的地区成立产业招商分局,进行重点项目信息收集。结合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精密铸造、生物医药化工等重点产业进行项目洽谈。三是抓住重点项目。结合我县50万吨炼钢、金属表面处理等种子项目的谋划,拓宽信息渠道,在项目密集区或产业转移明显地区召开项目对接会,实现招大商、引大资。四是抓住重点客商。加强与浙商、台商等重点客商的沟通,主动出击,积极寻求招商信息,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氛围。
优化措施抓招商。进一步做好形象设计、宣传和推介等招商引资的基础工作。在项目推荐上,发改、招商等部门要结合我县产业实际,通过借助外力等形式,加大项目包装更新。对签约项目,实行领导责任制,加强跟踪服务,直到项目落户。
加强奖惩抓招商。严格落实招商引资评估和后评估制度,对不符合我县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坚决控制入园;对不能履约的项目,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处理。继续实行项目建成随时申报验收和季度验收考核制度。鼓励全县干部通过招商引资致富,坚持项目奖励向个人倾斜、向大项目倾斜。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严格兑现考核办法中的处罚规定。
(三)突出抓好项目工作,增强发展经济的带动力
项目是发展的支撑,要始终把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项目谋划要有针对性、有效性,防止出现项目推介和项目谋划两张皮的现象。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变化和投资方向,谋划一批向上争取的项目;结合资源优势,围绕煤炭资源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谋划一批资源推介项目;结合我县产业布局,围绕50万吨炼钢、金属表面处理等重点项目和101省道工业走廊产业定位,谋划一批产业转移项目;结合城市建设,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交通条件,谋划一批城市建设项目。力争2010年项目入库数在180个以上,谋划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规模在350亿元以上。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项目推进机制,按照一个重点项目一套班子跟进的原则,落实县领导责任制和牵头部门负责制。切实加快省“861”和市“3461”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浍河二桥、城北新区、城西公园、沿浍景观带、蒋南变电站、垓下古战场及汉文化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力争尽快开工建设蚌固一级公路改造、浍河复线船闸项目;做好浍河三桥的选址、工可、设计等前期工作,争取下半年开工建设。力争全年开工重点项目30个。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抓住中央继续推行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紧盯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三市六县发展政策导向和皖南皖北对口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衔接,及时了解国家、省市的新政策、新信息,争取获得更多的国家和省市项目。
(四)做大做强经济开发区,扩展发展经济的承载力
继续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加快推进开发区建设,倾力打造经济发展平台。
科学规划,拉开发展框架。结合已经审批的3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进一步做好重点发展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产业布局优化与调整奠定基础。完善6平方公里建成区的基础设施,拉开路网布局框架,打通经二路,延伸并连接经一路。
完善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围绕迎接辐射、承载转移的目标,不断完善配套承载功能,着力推进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景观绿化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建设,力争2010年投入使用;完成开发区南北走向电力走廊改造工程。结合连城镇城镇建设,积极拓展民工公寓、超市商店、医疗网点、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
找准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围绕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在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上取得新突破,通过主导产业牵动和“种子”项目带动,使区内产业特色更加鲜明、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园、医药生物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建设步伐,重点推进台资产业园、精细化工园和铜陵产业园建设。加快铜陵产业对接和上海系列涂料项目落户步伐,扩大引进台资的范围,力争全年新进台资项目不低于6家。
强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简政放权政策,扩大开发区在行政审批、人员管理、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引导县直有关部门牢固树立服务开发区、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改变工作作风。开发区自身也要创新管理模式,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建立开发区、引资企业双向监督、互动交流机制,使开发区真正成为外向发展、运转高效、服务规范的“企业之家”。
(五)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加大发展经济的拉动力
全面掀起城市建设高潮,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县城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抓紧编制各项规划。完成城北新区市民广场景观、垓下路沿街修建详规及景观设计、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浍河二桥两岸控制性详规等四个规划设计;启动商业网点布局、城市防洪、城市道路等九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的县城规划体系。
全面实施城市大建设。紧紧围绕“大发展、大建设、大服务”的总体思路,启动新区,改造老城,拉开框架,美化环境,全面实施东、西、南、北、中5大板块26项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其中,新建21项,续建5项 。东部板块以蚌固一级路改造为中心,全面启动城南加油站至二板桥沿路景观带、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完成三八河环境整治工程。南部板块以沿浍景观带为中心,以浍河二桥与浍河桥、前台铁路立交桥为节点,全面启动浍河两岸综合景观带和商住一体化项目建设。西部板块以城西公园为中心,加快推进城西公园一期建设,启动二期建设,实施汉文化广场工程和居民小区及供排水配套工程建设;打通胜利北路、交通北路,修建环湖路,加快二水厂建设。北部板块以城北新区为中心,加快机关事业单位迁建进度;启动投资大厦、星级宾馆项目建设;实施新区水系整治工程,建设综合景观带。中部板块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为中心,实施小街背巷硬化、亮化及旱厕改造工程;完成7条道路改造,逐步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加快推进东菜市、农机市场、瓜果市场、农贸市场4个专业市场建设;全面实施世行贷款项目工程,完成主干管网铺设及配套工程。
强化城市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城投公司、工投公司等融资平台作用,最大限度经营好城市土地、城市空间、城市公用设施等资源,以市场化、多元化的方式,拓宽城建资金筹措渠道,提高经营城市能力。狠抓规划区和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拆违工作,重点查处一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违法建设项目,建立违法建设黑名单公示制度,维护规划权威性。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交易行为。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县城管理,大力整治城区脏、乱、差,创造整洁、优美、有序的城市环境。
(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夯实发展经济的保障力
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新突破。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农业高产示范区、有机农业示范园建设和广泛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着力在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上做文章。积极推进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突出抓好肉鸡、生猪、水产养殖,进一步提升养殖业水平。加快推进林业发展,继续实施“绿色长廊”工程和环村林网建设。力争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6 %,新增有机农业示范园1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规模化养殖场(大户)150个,全县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60%,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整合规范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带动作用。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提高良种、良法推广覆盖面。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力争全年培育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2个,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5个,重点扶持10家龙头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3 个;新增“三品”认证3-5个。
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从农民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抓起,建设新农村。按照“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集中整合“村村通”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源,建设11个重点示范村,突出抓好新马桥南庙、城关龙滩、仲兴耿武、杨庙乔店4个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村庄布点详规编制工作,建设规范有序、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和返乡创业,重点推进城关、仲兴、刘集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完善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增加农民务工收入。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及时把涉农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健全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减轻农民负担。
(七)高度重视乡镇经济,培育发展经济的支撑力
按照产业集聚、人口集中、突出发展特色经济的要求,加快乡镇经济发展。
明确发展思路。按照“分类指导、错位竞争、差别发展、统筹并进”的原则,引导各乡镇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主动对接全县总体规划,围绕自身定位,统筹考虑各种要素,搞好乡镇总体规划,突出做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规划。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以“小城镇建设突破年”为抓手,鼓励和推动乡镇所在地的开发建设,不断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品位,增强吸纳外来投资的支撑力,逐步掀起乡镇所在地城镇建设开发的高潮。重视、保护、挖掘、传承乡镇文化,体现个性特色。2010年,每个乡镇实施重点工程不少于10项,基础设施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
推进乡镇创业园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招商、高质量服务、高效益发展的原则,启动乡镇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把乡镇创业园打造成推动乡镇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调整和农民就业增收的最佳载体。以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合理定位,科学确定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乡镇创业园产业的比较优势,实现借梯登高、错位发展、良性竞争。通过乡镇创业园建设,带动餐饮、交通运输、商贸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推动二三产业成为乡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10年,在条件成熟的乡镇,新建3-5个创业园,申报省级创业园2个,力争通过2年时间,实现乡镇创业平台全覆盖。
改善乡镇经济发展环境。县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乡镇城镇和创业园建设。同时,多渠道争取国家、省、市对创业基地的专项扶持资金。积极落实扩权强镇各项政策,做好刘集、连城、湖沟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小城镇存量土地出让有偿收益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超额部分,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创业园建设。鼓励支持社会、民间资金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引导各乡镇构建投融资平台,县财政的扶持资金可以作为融资平台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用于撬动银行资金。扩大县担保中心担保范围,积极开展镇域建设担保业务。乡镇空心村搬迁和土地复垦整理出的土地指标,按一定比例留给所在乡镇,调剂的指标有偿使用。
(八)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注入发展经济的推动力
强化财税征管。抓住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有利时机,培植骨干企业、主导产业,壮大优质高效财源。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发展,努力实现财源建设的新突破。继续实行综合治税,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引导企业增强纳税意识,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防止“跑、冒、滴、漏” ,做到应收尽收。
优化支出结构。增强增收节支意识,完善部门综合预算和项目资金审批制度,提高科学理财水平。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保稳定、保改革的“六保”原则,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大农业、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民生工程等方面的投入,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用足用活政策,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扩大信贷领域和信贷规模,增加对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信贷投放。适时组建县投资集团,整合城投、工投、建投、交投四大公司资源,建立相互担保机制,明确目标任务,积极争取与省、市的投融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增强投融资能力。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建设,规范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地方发展。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县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组建工作。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担保机制,通过增加注册资本金、加入省担保体系、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等形式,做大做强县担保中心。健全政银企经常性对接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加强协调服务。建立不良贷款处置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逃废债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九)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凝聚发展经济的向心力
全力实施民生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民计民生,实施好省33项民生工程,保障县级配套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完成全年各项民生工程任务。
加快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开发。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稳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四大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继承。积极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继续推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完成25处村卫生室新建任务。
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工作;优化创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扎实推进城镇职工“五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深化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确保参合率达 96%以上。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实现老有所养。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升救助水平 。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综合治理,实行群防群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推进平安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排查消除机制,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履行维稳第一责任,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大力发展其他社会事业。加强计生服务和管理,强化基础工作,抓好后进转化,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编制《垓下旅游景区总体规划》详规,扎实推进垓下遗址申报“国保”工作,为打造“大遗址”奠定坚实基础。举办好中国·固镇第二届梨花节。继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培育文明新风,增强诚信意识。落实环境保护制度,强化节能减排措施,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推进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加强国防教育,建设民兵训练基地、人防指挥中心,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继续做好通讯、保险、气象、地震、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工会、残疾人、老龄、审计、统计、物价、保密、档案等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三、奋发有为,勇挑重担,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本届政府肩负着大发展的使命,承载着全县人民的重托。要紧密地团结在县委的周围,围绕未来三年“大发展、大建设、大服务”的总体思路,按照工作提速、效率提高、素质优化的要求,全力打造高效便捷、清正廉明的新型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政府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坚决防止行政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规范审批程序。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依法推进政务公开,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决策,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体讨论决定,确保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坚持高效勤政。未来三年,是固镇发展的“黄金跨越期”和“战略决战期”。非常之时,必须非常之举。在固镇,又好又快发展,就要突出一个“快”字,没有速度就没有发展和质量,就谈不上跨越,谈不上大发展。政府工作必须做到戒骄破满,自加压力、挑战自我,能快则快、能超则超。要有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要有抢先一步,快人一拍,提速度、快发展的竞争意识。牢固树立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直面矛盾不回避、攻坚克难不懈怠,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在具体措施上,要通过破解融资、土地、环境三大难题,实现工业、招商、项目三大突破,强力推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要着力在城市建设、小城镇开发上做文章,全面拉开35平方公里县城建设框架,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批事关城乡发展的重点工程,迅速掀起大建设高潮。
坚持服务优政。强力推进环境立县战略,强化“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服务也要又好又快”的理念,增强优化环境人人有责的自觉性。全面实施服务提速、效能提升工程,以破解发展难题为重点,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实现“零距离”指导、“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和招商引资项目“零障碍”入驻,坚决杜绝效率低下、态度蛮横、吃拿卡要等破坏固镇投资环境的现象,切实打造亲民亲商、便民便商、富民富商的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廉洁从政。紧紧围绕腐败易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程序,严格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完善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制度,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特别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继续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做好重大项目的审计和监督。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健全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公款考察管理机制,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政府工作人员要勤政廉政、自警自励,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廉洁奉公的表率,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全县“大发展、大建设、大服务”的序幕已经拉开,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奋力拼搏、乘势而上,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固镇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