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固镇县“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8-14 16:38 来源: 固镇县数据资源管理局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各乡镇、各相关单位:

《固镇县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固镇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固镇县数据资源管理局

202389

 

 

 

 

固镇县“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一、发展背景

(一)成就与问题

1.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固镇县紧跟信息化建设步伐,组织各部门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信息网络基础条件较好。截至2020年,全县实现城区、乡镇和行政村光纤宽带互联网100%覆盖,4G网络覆盖达到99%,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完成,5G基站站址建设120个;WIFI信号已实现县城主城区办公场所、车站、医院、商场等重要区域全覆盖。农村网络通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基本建成,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低成本、高性能的无线互联网服务。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固镇现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06家,2020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2020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7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普及率80%以上,采用MES制造执行系统的智能装备90%以上,数控机床使用率90%以上。2020年省市级“两化”融合发展试点企业达21家,新认定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示范企业3个,市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3家;认定为市级数字化车间企业5家,引导中粮油脂创建绿色工厂。完成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由22家增至4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50%以上,两新产业增速全市领先。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举办浙大固镇首届科技成果对接大会,浙江大学安徽省技术转移中心固镇工作站揭牌,东南大学与同曦环保科技公司成立抗菌材料研究所、金属材料研究所,建立东南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增加省级高校协同创新项目4个。加大企业创新引导,省级技术中心企业增至3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至7家、专精特新企业增至36家。大力推进人才高地建设,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家,新建专家工作站4个、省级实验室1个。出台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7.65亿元,研发投入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由15家增至44家,入选首批省级创新型县。

数字治理能力提升显著。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新组建县数据资源管理局,负责全县数据资源管理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固镇建设有了坚实组织基础。围绕打造“慧办事、慧审批、慧监管”政务服务新模式,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形成全县政务服务“一张网”。紧抓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县认领、上云政务服务事项20061项,全部纳入安徽政务服务网蚌埠分厅,纳入比例100%;进驻县政务大厅服务事项1877项,“一门受理”比例达到98.01%,网上申报办件占比96.39%。推行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建成“固镇县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系统,开展“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零见面”。疫情防控期间,全面推广“安康码”应用,全县“安康码”申领量578822个,占户籍人口数的87.42%,亮码记录518.34万人次。优化“皖事通”APP,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和135个便民服务事项已实现“掌上办”,累计注册量32.36万个,用户活跃度990.37万次。

2.存在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依然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现象。县域与乡镇信息基础设施差距较明显,产业园区新型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网络化升级、智能化改造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新基建全面应用部署下,县乡村5G、IPv6等基础改造进度较慢,需要有侧重地进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探索满足全县需求的信息基础设施。

数据共享利用度不高。各部门的智慧化管理程度不一致,各部门信息化管理平台相对独立,信息化项目建设缺乏统筹协调;政务数据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未形成统一高效的管理平台。数据资源聚集与开放体系建设水平不高,数据资源的存储、开发和利用水平较低;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与政策法规,全县数据资源难以实现有效共享,有价值的公共信息资源和商业数据开放程度低。

数据创新能力不突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发展不均衡,工业细分行业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多数中小企业向智能化转型的自身实力有限,动力不足,企业网络准备度不足。固镇县专利数在蚌埠市四区三县中的申请受理和授权量排名都较为靠后,与发达县市还存在较大差距。数字经济新业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领域新兴业态的大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大数据应用层次低,推动形成全社会基于数字经济的创新创业氛围、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专业人才供给缺口大。近些年,固镇人才引进和培育偏向传统实体经济,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缺乏对数字经济急需的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新型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匮乏,大数据建模、文化创意和国际商贸服务业人才较为缺乏。人才市场化程度偏低,人才分布不均衡;针对高端人才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吸引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环境留住人才等方面力度不足,人才保障措施吸引力不足,人才利用率不高,导致拴心留人、留住用好人才难度较大,尚未发挥“人才是驱动经济发展第一要素”的效益。

(二)形势与机遇

1.时代机遇

数字技术成为发展引擎。作为新的生产力和发展方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入融合,推动了产业生产效率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为经济社会培育出新的增长点,传统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同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深化,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走向实用,从技术体系、产业结构、商业模式等方面带来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技术手段,催生出一大批新兴产业和大数据企业,创新引领能力不断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明确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政策文件。为贯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开启数据驱动发展新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渗透,包括安徽省在内,全国已有30余个省、市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新技术、新制造、新基建、新业态、新治理为核心,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融合发展成为主导方式数字技术正逐渐广泛融合渗透到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之中,驱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加快了数字技术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的延伸,传统部门焕发出新的活力;电子政务、信息惠民、政务“网上办”全面推行,城乡一体化治理能力提升显著;共享经济、平台经济迅速兴起,大力提高了政府治理水平和民众获得感。

2.固镇必然

“十四五”时期是固镇追赶超越、争先进位,实现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重要战略时期,固镇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建设“高特美强”新固镇奋斗目标,抓住数字变革机遇,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步伐,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智慧化模式创新,推进高质量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数字固镇、智慧城市”,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全县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十三五”时期是固镇县快速发展的五年,在蚌埠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聚焦工业强县战略,稳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171.53亿元到2020年跨过311.58亿元台阶,年平均增速保持在7.2%左右,高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从2015年26881元增至2019年4699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22945元增至2020年3544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11745元增至2020年18528元。社会稳步发展,人民美好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全力打造千亿级生物基制造产业基地和百亿级食品加工产业园产业集群。固镇县建有生物基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和生物基新材料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20年生物基产业产值超270亿元。年产5万吨聚乳酸产业化示范线2020年成功投产,15万吨乳酸/10万吨聚乳酸列入省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年产50万吨乳酸/30万吨聚乳酸第一、第二模块开工建设,聚乳酸实现全国首家上下游全产业链生产。维生素系列产品、聚乳酸市场份额世界第一。农业产业提质增效,3000万只肉鸭冷链加工、牧原40万头生猪养殖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鹏欣百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及深加工项目加快实施,百万只肉羊养殖加工等3个项目成功入选全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生猪、肉鸡、肉羊、肉鸭等全产业链体系持续完善。固镇县入选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培育20强县区,连续10年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装备制造业态扩展至汽车机械、农用机械,农副产品加工业产业链向商品端延伸。

工业园区转移承接力强。固镇县形成经济开发区、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皖北新区)、全民创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建材产业园等“一区多园”的发展布局,促进连城镇与开发区、新马桥镇与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产城一体化发展。经济开发区坚持筑巢引凤二次扩园,建设完成鞋服产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新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完善供电、供气、供暖、通讯、商业、休闲、物流等设施和功能,形成主导产业鲜明、创新能力强、集约化水平高、辐射带动力大的工业集中区,实现同类业态规划集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精准承接,争创国家级工业园区。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推进智慧学校达标工程,2020年全县建成中小学智慧学校123所,建成智慧课堂830套,实现了中小学智慧教育全覆盖,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建立县域远程诊疗中心、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开设了内科、外科、妇科、骨科等远程诊室,目前共开展远程诊疗825例,远程心电诊疗1356例,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实现了上联三甲、下联基层,下级检查、上级诊断远程医疗服务新格局。实施智慧养老机构创建工程,开通“12349”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建成县级智慧养老中心平台1个,建成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中心。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以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发展战略,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以“数字固镇”助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大力实施创新引领、数据驱动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带动资金链、吸引人才链,统筹推进设施新型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精细化、区域协同化,加快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协力打造数字治理新模式,着力提升数字民生新体验,积极完善数字化转型新政策,助力打造聚乳酸产业、维生素产业两个世界级中心、“双千亿”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和产业园区,为建设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社会经济各领域数字化发展统筹规划,做好“两化”融合、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政策环境等方面顶层设计,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破除数字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全社会创新发展活力。

创新引领,数据驱动。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等发展新趋势,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全县各行业数据的汇聚、融合以及开放共享,健全大数据开发利用、辅助决策和社会治理机制,切实提高数据对产业转型、政府治理、公共服务的支撑作用。

目标导向,稳步推进。坚持“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聚焦强化固镇特色产业优势,发挥数字创新的推动作用,顺应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新趋势,加快固镇县数据资源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产业数字化融合,积极引进战略新兴产业,更好地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等。

需求导向,惠及民生。坚持从固镇发展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便民优先,把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数字固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主动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努力提供高效便捷数字化惠民服务。

(三)总体框架

贯彻奋力建设新时代“高特美强”新固镇战略,按照“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要求,搭建固镇“1535”任务体系。以建设“数字固镇、智慧城市”,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1个核心目标,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智慧化、区域协同化作为5大发展导向,以“筑基础、强应用、促协同”的作为3条思路引领,实施5项主要任务,即推动数字基础新基建,培育数字赋能新业态,提升数字固镇新治理,促进区域协同新发展,稳步推进“数字固镇”建设,力争成为“数字蚌埠”建设的标杆示范县。

1 “数字固镇”任务体系框架图

(四)发展目标

2020年是固镇县数字经济发展腾飞之年,围绕五化任务,经过3年左右努力,基本完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固镇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形成传统产业数字赋能、数字新兴产业发展、社会治理领域“数字+”应用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到2025年,数字经济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产业化初具规模,工业制造业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处于省内前列,社会领域数字技术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数字赋能生物基材料产业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实现双千亿发展目标,数字新兴产业结构良好,数字经济稳步发展。

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目标:2025年,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全面升级,建成全光网城市。5G网络城区、重点乡镇、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完成IPv6改造。基本建成与支撑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资源等各类先进的新型网络应用设施。

数据资源体系发展目标:2025年,建成固镇县大数据资源平台,全面提升大数据资源汇集、共享、开放、应用、治理、交易、安全水平,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创新创业等领域形成一批成效显著的大数据示范应用。

数字赋能产业发展目标:围绕“422”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生物基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高端制造装备、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全力推进“两大世界级、两个千亿级”建设。数字产业化、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有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

智慧城市发展目标:2025年,建成固镇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的科学决策、协同联动、精细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形成高效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社区等公共服务领域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成效走在全省前列,数字乡村建设迈向新台阶,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区域协同发展目标: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取得实质进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长三角一体化“一网通办”全面推行。融入长三角创新体系,产业配套能力显著增强,产学研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不断扩展,环境协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35年,“数字固镇”将深度融入数字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融入长三角工业互联网集群,实现长三角区域政务“一网通办”,民生服务更加智慧便捷,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在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中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

 

表格1 “数字固镇十四五建设主要预期指标

指标名称(单位)

2021

2025

备注

一、数字基础设施相关指标

光纤宽带用户占比(%)

90

100

预期性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96

100

预期性

累计建成5G宏基站()

216

449

预期性

城镇家庭宽带接入速率(Mbps)

200

1000

预期性

农村家庭宽带接入速率(Mbps)

100

1000

预期性

二、数字经济相关指标

数字车间()

5

20

预期性

数字工厂()

2

10

预期性

企业用云数()

10

预期性

两化融合企业数()

6

20

预期性

网络零售额(亿元)

2.00

2.30

预期性

三、电子政务相关指标

政务数据资源挂接率(%)

98.01

100

约束性

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编制率(%)

100

持续优化

约束性

政务系统上云率(%)

100

应上尽上

约束性

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

96.39

应办尽办

约束性

四、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相关指标

安康码全县申领率(%)

87.42

应领尽领

预期性

社保卡常住人口覆盖率(%)

105

110

约束性

智慧景区达标率(%)

100

预期性

智慧学校(校园)建设覆盖率(%)

100

持续提升

预期性

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率(%)

100

预期性

三、夯实基础设施 推动数字基础新基建

(一)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全县100Mbps以上光纤网络全覆盖,提升网络承载水平,持续优化5G网络覆盖范围,完成无线县城建设。高标准部署5G+智慧杆,优先布局县域城区、工业园区,逐步实现县城主城区办公场所、车站、医院、商场、园区、乡镇主街道等重要区域的5G网络覆盖。加快推进5G在城市建设管理、社会治安、远程医疗诊断、智能养老等领域的发展应用;推动5G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进5G在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旅游业等领域智能化发展应用,培育一批5G产品新企业新产业。加大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投入,实现自然村宽带全覆盖。

优化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互联带宽和出口带宽,提升通信业对泰格生物、伊诺华轮胎等外向型企业的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与国内乃至国际的进出口贸易资源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数据、资源和服务等高效配置。

部署新一代专用物联网,加快推进NB-IoT/eMTC/5G等移动物联网建设,加大物联网技术在产业园区和治安管理、应急领域的应用。鼓励经开区、产业园、重点工业企业积极开展基于IPv6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改造和试点示范,对传统基础设施的物联网应用实现智能化改造,广泛部署自动感知终端,形成基础设施物联网络,提升管理智能化水平。

2.推进数据资源中心建设

建设固镇县大数据资源中心,加快整合各类信息平台、信息系统和各部门数据资源,为“数字固镇”建设提供数据资源支撑;进一步打通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全方位的数据资源归集共享交换,健全基础数据资源动态管理,为省、市、县级数据应用提供支撑,实现固镇数据中心与蚌埠市云数据中心和江淮大数据中心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各部门制定完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清单,统一接入到“皖事通”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有效集成、互联共享,构建覆盖县、乡、村的政府服务网络。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的移动端办理能力,大力推广“掌上办”、“指尖办”,健全固镇县政务网办事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政务、社会、经济公共数据归集共享,建设城市数据资源服务体系,为城市建设、社会管理、民生服务等方面提供数据决策支撑。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加快行业数据资源建设,推进工业数据的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

3.加强数据信息安全保护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注重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格落实《蚌埠市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检查考核办法》,提高行业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的主体安全意识,先行先试配套出台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围绕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环节,明确数据安全保护范围,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和专项督查考核,落实蚌埠市数据资源分类管理和报备制度。

健全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及时研判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新的安全问题,落实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应急管理等监管制度;全面落实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要求,推动安全与应用协调发展。

政企协同构建数据安全防护平台,支持重点企业对关键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管控,推动重点企业加强工业控制安全网关部署,保障信息安全。引进数据安全领域龙头企业,搭建网络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增强安全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

(二)创新数据资源利用体系

1.提升基础数据质量

加强对固镇资源、人口、经济、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的采集、更新,聚焦公共资源数据、互联网数据、经济发展数据的标注、清洗、脱敏、脱密、聚合、分析等环节,提升数据资源处理能力。依据数字江淮、数字蚌埠建设中数据标准要求,推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和数据质量,探索面向业务应用的共享、交换、协作和开放。

2.搭建固镇数据中台

搭建固镇建数据中台,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根据蚌埠市统一技术标准形成标准化数据,解决数据存储、连通和使用中的数据孤岛、数据治理、数据共享问题;加强共享域建设,构建固镇数据湖,增加数据共享开发深度,加强大数据在社会治理领域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开发应用。加强开放域建设,推动数据应用增值创新,形成有业务价值的数据服务,鼓励企业与个人开展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应用,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

3.发展工业互联网

实施工业互联网建设行动,重点在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农副产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放共享,打造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与省级、市级工业互联网系统对接,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支持工业企业围绕生产管理关键环节,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未来工厂,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支持引进互联网软件开发服务企业,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面向重点行业研发工业软件、工业APP,大力提升工业软件支撑能力,形成安全高效的产业创新能力。

 

专栏1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加快5G+智慧杆基站建设。智慧杆作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入口,融合了5G基站、智慧照明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能够提供各种城市大数据支撑。根据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完成现有存量宏基站改造,近期和远期建设宏基站建设时充分利用道路照明、视频监控等现有路杆,集约化建设。将5G+智慧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市政设施、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建设时同步要同步落实5G网络站址、机房、电源、管道和天面(房屋、塔等建筑物顶面)等配套空间,并明确规划、建设与管理要求,帮助协调解决基站选址难、协调难等问题。

建设固镇县大数字资源中心根据蚌埠市城市大脑1213N架构,整合固镇县现有硬件、系统、数据、平台等资源,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全县数据资源中心,部署基础数据库、部门数据资源池和主题数据库等,推动大数据在民用、政用、商用领域的共享互通和创新应用。建设固镇县“智慧城市”驾驶舱。

建设固镇县数据中台。汇聚县域各系统、各平台巨量信息数据,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统一的数据分类分级、记录格式及转换、编码等技术标准,形成数据标准化,提供标准接口,实现政府数据、公共服务数据、运营商数据统一归集共享开放。建设主题库与专题库,进行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把城市数据与各部门、各行业业务场景结合形成中台支撑能力,发掘数据价值。

建设工业互联网。对接省市政策支持,鼓励生物基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企业认定省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省市两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围绕生物基大产业集群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引导行业龙头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力争建成2个行业级或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云,重点推动各类企业业务向云端迁移。

四、促进产业转型 培育数字赋能新业态

(一)探索工业数字化发展路径

围绕信息化发展、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方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全面渗透和深入应用,提升固镇工业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和发展水平,促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大力推进智能制造

依托固镇县大数据中心,联合丰原、大成、伊诺华等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工业制造智能体,着重发展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工业智能。深化智能制造基础软硬件产品及智能制造装备设计应用,推动制造设备、生产线和工厂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争创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支持构建一批面向企业、行业的私有、共有云制造服务平台,搭造产学研用一体的智能制造云基础资源和开发平台,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提高企业资产闲置利用率和资源整合能力。

推动农牧机械、新能源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产业改造提升和产业链延伸,抓住长三角区域产业承接转移机遇,推广应用智能数控设备、传感识别技术、制造执行系统等先进装备与管控技术,提升农牧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企业数字化控制和管理水平,重点推动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着力推动重点企业、关键岗位“机器换人”。

2.构建生物基“产业大脑”

产业大脑是基于系统集成和经济调节智能化的理念,将资源要素数据、产业链数据、创新链数据、供应链数据、贸易流通链数据等汇聚起来,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数字产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及时分析、引导、调度、管理,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挥生物基特色产业集群优势,依托安徽丰原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引导聚乳酸、维生素产业上下游企业发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以数据为资源要素,通过系统接口,集成生物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融合政府侧和市场侧,贯通生产端与消费端,围绕聚乳酸、维生素两大世界级特色产业打造固镇县生物基“产业大脑”,形成以千亿级数字化生物基产业链为支柱的数字经济。

3.积极引导“皖企用云”

鼓励中小企业“上云、用云”,推动企业自主有序地将基础设施、平台系统、业务应用等逐步上云,通过在线化开展业务和管理,通过网络化链接更多合作者,通过智能化数据和算法挖掘红利空间。以经济开发区、蚌铜产业园为抓手,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开展传统企业数字化升级,推进设计、测试、生产、流通等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招商引资配套企业和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整合利用企业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逐步对全县规上企业实施整体的数字化改造。 

专栏2  智能制造建设重点

建设数字工厂。以机器人、高速高精加工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为重点,推进主导产业、重点企业进行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建设。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围绕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配套引培智能装备、智能传感等新产品。

建设固镇智能制造云平台。基于制造业现有产业,引进大型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生产、汽车配件加工、新能源汽车电动化附件、农机装备制造等项目;发展制造业全链条智能化,完善基础性关键环节,把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等制造企业数据导入云端,链接产业上下游形成智能预测与快速反馈结合,汇集制造资源和解决方案。

建设智慧园区。提升固镇县经济开发区、蚌埠铜陵产业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5G和IPv6部署应用,建设县级产业园智慧管理平台,对接升级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园区智慧化水平。支持经济开发区、蚌埠铜陵产业园等申报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

(二)推进农业数字化发展转型

1.完善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

构建固镇县农业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围绕农业发展涉及到的人、地、物、情、组织五大核心要素,对各级部门、各领域的涉农数据资源进行调查与梳理,形成统一管理和服务的数据资源目录,制订数据标准与共享标准,实现部门间数据资源共享和管理,打通数据壁垒,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率。

搭建固镇县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立完善的农业大数据资源目录和标准规范,采集、汇聚和整合固镇县农业基础数据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数据、重要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等、特色农产品及品牌数据,基于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实现大数据分析手段,结合GIS技术应用,实现农业资源上图入库,实时动态掌握农业农情。

2.强化农业生产数字化技术应用

依据农业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推动“天、空、地、人”一张网现代智能技术与种植业、畜禽养殖、管理、经营、流通等领域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分析、决策体系。结合GIS技术应用,开发农业资源一张图、产业分布一张图、生产动态一张图、流通营销一张图等可视化专题,宏观与微观一体化,数据与图表相结合,实现农业产业“挂图作战”,为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开展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在仲兴镇、湖沟镇、新马桥镇、王庄镇等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集中打造一批禽畜养殖、粮油种植、农业开发、农机应用的智慧农业建设试点项目。鼓励企业引进农业智能设备,开展智能节水灌溉、绿色植保飞防、畜禽标准化圈舍、冷链物流跟踪等数字技术应用,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样板。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固镇主要农畜产品的集成应用,提升农业种养生产精准化、智慧化水平。

3.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业数字化升级

健全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数字信息技术在粮油作物、亿只肉鸡、千万只肉鸭、百万只肉羊、百万头生猪等农产品加工业的融合创新应用。积极推动粮油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以及传统食品工业化;研制与推广中式肉制品加工技术革新与自动化装备,开展骨、血、脏器和皮毛羽等畜禽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推动大成食品、桂柳食品等企业提升屠宰加工流程智能化,向农副食品、包装食品产业拓展,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以信息技术打造供应链。引导玛斯特设备和永牧机械研发生产适合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畜牧养殖企业需要的智能农机装备,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装备升级,形成产业配套。

引进培育相关企业发展基于养殖数据、生产数据和市场数据的营销分析与决策支持服务,培育线上社会化营销、网络体验消费等新型商业模式,扩大百亿级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产值。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完善固镇县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规范“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全方位构建农副食品生产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可追溯体系。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高监管能力,促进食品产业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专栏3  农业数字化发展重点

固镇县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利用物联网、3S、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以农业资源数据、产业数据为核心,以网络化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为表现形式,建立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资、农机、农技等领域的固镇县农业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固镇县农情综合分析决策引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控决策引擎,实现农业资源智能调度、农业事态智能处理。通过对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实现固镇县农业产业动态综合展示、实时统计分析和在线预测预警。

智慧种植管理系统。基于区块链底层架构,利用3S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对生产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等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实现对种植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动态监测,搭建以农资服务、农机服务、金融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农业“一站式”服务体系。

智慧养殖管理系统。通过红外摄像头、3D摄像头、物联网传感器等设备对大型养殖场畜禽、环境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畜禽资产盘点、异常识别、环境控制等功能,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养殖管理系统。进行养殖智能设施设备改造,实现智能监控、智能估重、智能饲喂、远程管养,降低养殖风险、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

智慧农机调度系统。立足于固镇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装备水平,围绕农机综合信息化服务和农机综合监管两大业务模块,建立农机监理、农机管理、农机推广和农机化服务等农机实时管理系统。通过对农机的模块改装、定位跟踪、补贴管理,实现农机管理业务精准化、自动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在线化、网络化,农机作业监管实时化、可视化,农机推广服务便捷化、高效化,打造一张固镇智慧农业金名片。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架构,建设固镇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具备信息存储、过程监控、问题发现、在线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溯源数据在企业端、运营端、消费端的共享。

(三)激发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活力

1.发展智慧文旅产业

围绕“汉兴文化”构建固镇县智慧旅游体系,高质量发展固镇全域旅游,突出“整体智治”,注重数字化赋能,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和低水平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催生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注重品质驱动、美学驱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着力构建固镇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发挥旅游在“两山”理念转化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汉兴之地、胜利之城”文旅品牌。

充分用好固镇优质文物资源,实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运用数字化、AI、VR、互联网等多种技术积极对接市场消费需求,借助创意设计,将文物资源转变为游客能欣赏、体验、购买的文旅产品和服务,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加强文物旅游项目的现场体验感。

深入挖掘垓下文化基因,采取“生态+科技”融合发展,可以按照世界级文化遗址公园发展模式,完善景区形态、基础配套设施与解说系统,实现绿色发展。引入专业团队精心打造一台世界级的垓下之战大型演艺节目,引爆长三角市场。

2.推进智慧物流建设

加快推进智慧物流发展,围绕“皖北智慧物流发展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农产品物流、工业品物流、商贸物流和物流信息服务。推进快递物流智脑中心、智能物流认证与检测中心等平台合理布局和建设,加快冷链仓储中心、快件仓储中心、分拨转运中心、配送站、村级综合服务站等设施建设,开展仓储、分检、配送、装卸等一体化集配设施智能化升级,推广智能仓储系统、智能调度与高效储运、无人搬运与智能码垛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促进物流智脑中心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实现交通货运信息、物流供需信息、网上物流在线跟踪等信息互通共享,实现物流信息全覆盖,促进全县物流网络协同运作。

3.加强现代商贸支撑

推进商务商贸高质量发展。以固镇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仓储物流产业园为发展载体,加快推进固镇县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重点在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王庄镇、任桥镇等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食品领域发展垂直电子商务。

发展数字金融,加快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融合应用,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引导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基础电信运营商等搭建开放式第三方社会信用大数据征信服务平台,开展大数据征信服务。围绕交通出行、商业服务、旅游与文化、教育医疗、行政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搭建全县综合支付平台。

按照“政府引领、企业主导、院校支撑、市场运作”的推进原则,鼓励与引导服务企业大力发展需求层次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品牌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实现现代商贸的多元发展。

(四)创新发展数字新兴产业

1.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在蚌埠铜陵产业园(皖北新区)布局集半导体、高端电子仪器、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产业,培育数字产业主体,建设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电,着力推动各类电子消费品和传统家电的智能化转型。

做专智能终端,积极迎接合肥重点发展“芯屏器合”产业机遇,重点推进发展数字家庭终端、数字办公终端等智能终端产品,加快培育工业智能终端产品,提升固镇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水平。做强显示产业,依托沃特邦等当地企业,强化产品创新与拓展应用领域,积极增强显示器产业向高性能、高清化等功能转变,加快研发适合不同场景的显示器产品,加快与5G等厂商的合作,形成智能终端互联,做大做强智能终端产业链。

2.布局发展大数据产业

围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加大与大院大所、知名企业的合作力度,搭建“科研飞地”。推动大数据创新创业,发掘大数据在管理咨询、解决方案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发挥大数据的决策支撑能力。

支持云计算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支持专业云计算服务企业面向工业、商贸服务领域业务发展需求,提供具有行业特点的云服务。

推动区块链相关产业发展,引进培育区块链独角兽企业,重点围绕农副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建成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与追溯体系建设,形成产品质量数据链条。拓展智能合约等方面应用,建设“区块链+”创新应用示范点。

3.加快发展县域新零售

“皖北电子商务创新基地”为目标,积极发展新零售,推动传统零售业向新零售转型发展,支持传统百货企业、连锁超市、餐饮企业、日用品批发市场开展网络销售,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运用“网订店取”、“线下配送”、“社区营销”等新模式,提升便捷服务体验。

推动数字商业街区打造,培育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示范街区,发展体验式智慧商圈,提高商圈内消费集聚水平。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在线经济,开展寻味固镇、全城热购、智慧生活、汽车嗨购等行动,挖掘消费潜力。

推动直播电商在乡村应用。积极参与“村播计划2.0”,争取落户一批“村播学院”,培育一批村播带货达人、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直播基地,提升固镇县农产品直播电商的应用水平,实现“一村一产品、一主播一品牌”。通过直播帮助农村地区的优质农特产品、滞销农产品线上销售,带动落后地区增产增收。培育农村直播人才,开展直播技能培训,助力人才振兴、产业振兴、乡村振兴。

五、畅通网络支撑提升数字固镇新治理

(一)加强数字政府治理能力

1.优化“固镇县分厅”功能

整合固镇县政务信息数据资源,推动各部门业务网上办事广度和深度,建设“线上政府、智慧政府”。对接全省政务“一朵云”,推进“固镇县分厅”各类服务功能“应接尽接”。实现政府一个平台推服务,推进线下“进一扇门,办多件事”。完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做精“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做优“网上办”,推动与群众和企业密切相关的政务事项快速明了网上办。加大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能力,提高网上办事质量和效率。

拓宽“安徽码”应用场景,加强省市联动身份、健康信息,打通“安徽码”与政务服务数据共享渠道,实现群众“一码通行”“皖(万)事如意”。推动企业赋码,实现市场主体身份在线“一次验证、全网通用”。深度融合邮政速递公司物流系统,优化“邮递办”不见面审批服务,让办事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好事,实现办事“零跑腿”

制定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明确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鼓励公职人员积极与企业家正常接触、阳光交往,更好为企业服务。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深入推进“减证便民”和简化审批,下大力气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优化综合窗口模式。加快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联合激励惩戒机制。

2.加强市场监管数据驱动

构建市场监管大数据资源体系,提升政府对数字经济的统计监测和决策分析水平,扩大数字经济数据监测和采集范围,开展统计、预测、预警、预报、评估等大数据关联分析与应用,及时掌握市场主体经营状况,提高数字经济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和防范能力,提升市场监管风险预判和处置能力。

推动各职能部门管理平台功能迁移至“互联网+监管”大平台,有效发挥“互联网+监管”平台作用,建设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汇聚市场准入、生产经营、投诉举报、违法失信等数据,尝试建立基于供应链技术的信用评价机制,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与法院加强失信联惩机制执法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净化营商环境。

3.完善治安防控智能感知

在现有“雪亮工程”、“天网系统”等视频监控设施基础上,实施“视频整合工程”,将社会视频资源纳入视频监控大平台,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视频监控大平台,实现固镇全域覆盖。

在县域城区实施“视频一条街”试点,加强对商业区人员密集的非机动车辆和人行道视频监控;重点解决乡村视频盲点,完善“天眼护家园”功能;进一步建设、完善、发挥“雪亮校园”、“雪亮铁路”、“高空瞭望”、“蓝天卫士”等特定视频监控系统功能。

完善固镇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平台功能,强化公安信息、社会治安信息、互联网信息、视频信息等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综合应用与智能研判,提升公共安全事件监测预警、侦查破案、治安防控、社会治理、反恐维稳等能力。构建县(社区)、乡镇(街道)、村三级联动的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基层网格信息数据与综治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提升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发展智慧警务,推进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智能感知、空间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社会治安领域的应用。

4.加强生态环境联防共治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逐步加强对大气、水流、土壤等自然环境质量监测。集中化管理怀洪新河水系大数据,整合水务、交通、农业、生态等相关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智能识别环境污染违法行为。提高违法事件智能感知能力,运用数据可视化与GIS技术,开创“一张图”式全要素综合管理模式。

加强对工业废气、废水、生活污水的实时监控、预警,开展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污染物等数据的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加强与周边城市生态环境共保共治、联防联控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县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垃圾分类回收过程中,鼓励相关企业开发智能发酵堆肥设备,促进回收与可循环利用环节有效衔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开发与应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和执法支撑能力。

5.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基于4G/5G通信手段和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实现远程监控、重大风险和隐患在线监测、超前预警预报和灾害事故高效处置。建设固镇县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信息传导快、响应反馈快,联防联动、安全可靠的应急管理体系,覆盖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全部行业领域,提升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建设智慧应急指挥中心,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对接国、省、市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对突发事件影响区域、影响人群预警信息的精准定向发布。积极运用“互联网+”理念,开发支持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手机客户端及配套管理系统,实现事发现场智能终端与政府应急平台的联通及现场多媒体信息直报,提供应急科普宣教和交流平台。

加强应急大数据挖掘分析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开展应急事件、风险源等数据关联分析、预测预警和综合研判,提高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支撑能力。

专栏4  智慧政府社会治理建设重点

治安防控智能感知。落实“雪亮工程”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推进“视频整合工程”,在全域推广网格化服务管理。扫除城乡视频监控盲点,丰富各领域视频监控应用场景;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安全监控视频图像资源汇聚共享,加强图像识别、图文识别、文本语义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治安防控领域的深度应用。

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基于省、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和应急抢险救援系统,立足一张网、一张图、全灾种、大应急,建立健全固镇县应急预案体系和指挥调度方案;统筹推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建设发展,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根据险种、险点合理布局,科学调度救援力量,构建完备的抢险救援体系,全面提升应急救援响应速度、处置效率,确保有急即应、有急能应。

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建设。对接“数字江淮-生态环境监管平台”,落实固镇县生态环境全景图、重点任务目标分析、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污染源监管、督察执法、政务服务、固废监管、数据资产分析、环境经济分析等功能,同时提供决策分析移动端应用。

(二)提升公共服务智慧水平

1.智慧教育

鼓励互联网企业与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创新信息化建设途径。

大力实施“智慧学校”建设,建成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健全教育信息化设备全过程维护、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实现师机比达1:1,生机比不低于5:1;实现智慧学校建设工程全覆盖,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三全、两高、一大”,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开展教师和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活动,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教育智能化应用。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信息时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实现教育信息化模式创新。

2.智慧健康

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固镇医疗应用系统建设,与省市平台的对接,实现六大业务应用系统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全员人口、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等数据库建设和融合,提供就诊咨询、挂号预约、远程医疗、自助监护等全流程服务,实现跨医院、跨层级的医疗、医药等数据共享。逐步探索开展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等服务。

加强医院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建立基于电子病历的业务协同、数据共享、集成高效的信息平台和医院临床、运营数据中心,实现县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有效对接,时时传输,支持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交互共享,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检查结果互认。实施居民健康“一卡通”,继续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推进长三角地区住院费用和门急诊医疗费用异地直接结算。

推进跨省市协同的5G智慧远程医疗应用场景,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手术、远程急救指导。引导医疗机构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支持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面向孤寡和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乡村信息服务体系。

3.智慧养老

面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需求,加快发展面向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居家环境监测、远程看护、亲情关怀、健康干预、健康评估反馈、社区养老互助等服务,推进数字养老模式创新,提升老年人关怀保健水平。

推进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深化“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依托固镇县智慧医疗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强化“线上”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建设和服务内涵,链接更多社会优势养老服务资源,主动适应智能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变化开发出更多便利可及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和产品。进一步推进浍河社区智慧养老试点示范社区建设。

推动社会保障数字化应用、民政业务数字化应用,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卡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领域的缴费、参保凭证、待遇享受等多方面功能,为参保群众提供全国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等便捷的社会保险服务,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社保卡服务平台,依托社保卡、个人身份证平台,开展实名身份核验,支持政府其他部门及社会机构通过社保卡向城镇居民提供服务。

4.智慧交通

基于固镇数据资源中心,建立交通大数据集成与应用服务平台,推进跨部门、跨区域涉及交通服务数据融合,加快整合实时路况和公交、铁路、航班、停车场等信息,提供一体化出行信息服务。

同步完善淮宿蚌城际铁路、固蚌高速、五河-蒙城高速公路固镇段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跨城智慧交通功能建设;建设城乡公交一体化系统,实现蚌埠-固镇公交路线实时查询、路况查询、在线调度、跟踪定位,提高出行效率,节约出行成本。

加强对出租车、网约车、货运车等车辆的动态监管和服务,提升城市交通畅通水平。鼓励企业基于大数据分析开展出行信息服务、交通诱导等增值服务,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5.智慧社区

强化社会救助信息化管理平台作用,在试点社区建设“全科社区”示范点,到2025年实现固镇县全科社区全覆盖。搭建手机端社会治理小程序,将村居开展的“一述两评三议事”村情报告会和“五星村”党组织创建制度的乡村治理模式上线运行,通过信用、活动积分等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机性。

以县域街道、乡镇为单位,打造“社区微脑”,创建一批广覆盖、优服务、可持续的智慧社区服务示范中心,为居民打造“智慧生活服务圈”。对社区层级人口、法人、房屋、事件等基础信息资源的统一采集、更新和应用,整合共享社区管理与服务信息资源,促进人口信息管理、治安应急、帮扶救助联动,提升社区综合治理能力,实现社区基层的精准化管理。

建设社区综合管理系统,对社区进行科学的网格划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畅通信息发现报告渠道,实现社区网格化数字管理,提升社区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精细化程度。 

专栏5  数字民生建设重点

智慧校园工程。完善新建校园智慧学校建设,落实“5项基本功能+2项支撑条件”智慧校园工程,实现各级教育应用、数据和用户的互通,教育管理、教学和服务的融合。加速推进贫困落后地区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形成基于“互联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服务新模式、教育治理新模式。

建设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与省、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联通,强化人口、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数据采集,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应用,促进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信息数据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管理部门之间的联通共享和业务协同。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依托固镇县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养老及服务机构资源,扩大养老服务范围,通过热线、智能手机和紧急救助服务终端等渠道,最大程度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加强智慧养老大数据分析,为社会养老机构建设提供科学的信息服务。

智慧交通。利用人工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自适应信号灯、路边停车感知等提升新技术子在交通领域应用,实现高速公路、市内交通重要节点感知网络全覆盖,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大数据平台,推动交通运载工具、作业装备的智能化。推动”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推动“出行即服务”建设。

智慧社区。打造“设施智能、服务便捷、治理精细、环境宜居”的“社区微脑”。推进社区互联网设施、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和智慧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构建集社区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社会组织、公益和志愿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

六、聚焦全域联动促进区域协同新发展

(一)促进城乡信息融合发展

1.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提升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网络进行提速降费等政策支持,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农民提供在线培训服务,加强科技特派员线下扶技力度,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现代电商物流产业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互联网+小农户”计划,建设“城乡公交速递”,打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发掘、引种特色农作物,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村镇,引导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构建农产品网络营销工程“农粮驿站2.0”,促进城乡发展。

推进基于数字技术的农业生产、禽畜养殖发展休闲观光、研学康养、乡村体验等农旅业态,整合、延伸和再造农业产业链,推动“农村电商+农家乐”协同发展,开发城市居民近郊旅游新热点。

2.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加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利用智慧广电、互联网等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道德、传统美德,建设互联网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示范基地。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支持湖沟镇、壕城镇等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数字文物资源库”、“数字博物馆”,建成一批特色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传说故事的保护与传承。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为抓手,推进文物数字资源进乡村。

加强乡村网络文化引导,支持“三农”题材网络文化优质内容创作。通过网络开展国家宗教政策宣传、法制建设普及工作,依法打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及其有组织的渗透活动。加强网络巡查监督,遏制封建迷信、攀比低俗等消极文化的网络传播,预防农村少年儿童沉迷网络,让违法和不良信息远离农村少年儿童。

3.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推进固镇建设安徽省数字乡村示范县工作,聚焦基础较好乡村,拉长板补短板,进一步提升经济、政治、文化、信用、生态文明、党建等方面与县级、市级数据和平台对接,发掘和树立优秀典型。

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改善网络支付、移动支付,为农民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完善农村信贷服务,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贴息服务;完善农业保险和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城乡联动依法打击互联网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发展“互联网+村务”,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使村民与村务面对面、零距离。推广乡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农村环境网络监督,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共同维护绿色生活环境,提升乡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水平,建设美丽乡村。

专栏6  数字乡村建设重点

城乡公交速递。在城乡公交APP或者微信公众号上,增加“城乡公交速递”功能,充分利用利用乡村定点集市和城乡一体化公交站点,建设物流、快递线下驿站服务点;与国内知名电商、物流企业尝试培育“快递进村”公交专线,发展城乡公交速递,带动农产品货物进城,打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对乡村优秀文化、农耕文化、传说故事、文物遗迹等进行数字化发掘和保护,建设特色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对接固镇县数字文旅平台,弘扬传播乡村文化,带动乡村旅游。

建设数字乡村试点。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完善乡村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发挥信息化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鼓励基础较好乡村进一步提升产业、文化、生态、党建、治理等方面优势,着力提升乡村产业、产品流通、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和农民生活的数字化水平,强化乡村振兴数字化支撑,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二)加快融入数字长三角

1.社会治理互联互通

推进长三角区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完善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窗、专栏,推进全流程线上办理,实现无缝对接,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与长三角中心区联动机制有效运转,承接产业转移平台、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平台等区域协同合作平台得到加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资源要素实现有序自由流动,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四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2.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落实《长三角地区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合作共识》,加快推进高频电子证照在区域一体化政务服务、监管执法、社会化场景等领域互认应用。探索交通、环保、司法等多领域大数据协同应用,提升城际服务联通效率。快速推进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航道、通用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能源互联互通、互济互保能力显著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防洪保安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推进“畅游长三角”“惠民一卡通”等服务工程建设,加快数字化和一体化的民生服务进程。

3.数字产业区域协同

推动长三角新基建互联互通,基于双千亿产业尽快融入长三角区域工业互联网集群。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产业配套能力显著增强,创新载体功能更加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更加完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积极承接沪苏浙生物基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转移升级,吸引骨干企业迁移布点、相关企业配套跟进,实现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承接,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4.科技创新带动提升

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等三大发展领域核心技术,积极支持涉及生物素、维生素E、环酸、氨基酸系列,高端原料药产品和微生物肥料等企业与长三角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合作,推进长三角企业结对共建共享,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主动加大与大院大所、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合作力度,打造优质的产学研平台,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建设,推动生物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专栏7  区域协同类应用建设重点

融入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落实跨区域政务服务通办和政务数据互联互通,不断丰富长三角“一网通办”接入事项,积极对接高频跨省通办“精品”事项,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落实《长三角地区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合作共识》,开展高频电子证照在长三角地区互认共享、跨省“亮证,以及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场景中的互认共享,进一步“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提升“一网通办”水平。

 

七、坚持目标导向 完善规划保障新机制

(一)坚持统筹推进

在固镇县加快建设“数字江淮”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推进县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以“数字江淮”和“数字蚌埠”建设规划总体框架为指引,发挥固镇县主导产业优势,结合数字技术赋能,统筹发挥宏观经济、大数据、主导产业、科技创新、民生服务等领域主管部门合力,加强对“数字固镇”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落实和考核监督,健全完善规划设计、项目投资、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保障措施,解决好政府投资与招商引资、数据应用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发展,将数字经济建设与发展落到实处。

(二)创新体制机制

成立数字固镇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专业机构等专家,为数字固镇规划布局、政策制定、项目建设、产业准入、制度建设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建议。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与“数字固镇”建设工作需求相适应的信息化项目、资金、数据、人员管理模式。创新政企合作模式,发挥国有平台公司的基础性、引导性和功能性主体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数字经济项目建设,提高产业盈利能力和资本市场运营能力。

(三)强化财政扶持

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引导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向数字经济倾斜。统筹使用各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固镇数据资源中心、智能制造、数字社会、智慧政府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搭建数字经济发展投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发挥社会资本在主导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支持,促进“数字固镇”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四)加大人才保障

加大人才引进,支持重点企业吸引数字经济人才来固镇就业创业,加快引进高层次专家、领军人才。倡导校企联合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支持知名企业与省内高校联合建立人才实训基地,鼓励政府部门到高校选拔预订人才,加强专业型、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依托职业院校、专业培训机构等各种培训载体,对相关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大数据、数字技术与产业、商业模式等方面培训。从住房保障、人才激励、科研创新扶持、安居落户等方面入手,制定更加具有本地特色、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措施和人才安居保障体系。

(五)加强统计评估

贯彻执行国家、安徽省、蚌埠市有关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政策,加快完善固镇县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督促检查和跟踪分析,构建符合数字固镇建设新趋势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机制,制定发布“固镇数字经济考核指标”,将各级各部门相关工作推进情况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健全评估考核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采集绩效考核和效能监督数据,加强审计监督。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所属行业

建设规模和内容

建设起止年限

总投资

(万元)

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
(在建)

十四五期间投资计划

(万元)

十四五期间工作目标

目前进展情况

项目推进主体单位

是否申报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

编制来源依据

备注

1

固镇县大数据运营中心建设项目

数字经济

建设固镇县大数据运营中心综合楼等设施,并初期开展城市综合治理类业务场景应用建设。

2021.1-2025.12

45000

0

45000

开工建设

正在开展前期论证

数据资源局

县重点建设项目

创新平台

2

智慧城市项目

数字经济

整合全县数据资源,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信用、应急防控等功能于一体城市大脑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感知物联网、城市智慧中枢、城市业务中台、城市协同运营指挥中心、智能医疗服务中心、疫情监控中心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并初期开展城市综合治理类业务场景应用建设。

2021.1-2025.12

55000

0

55000

完成

编制规划

投资集团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20]831号),《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安徽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规划》

创新平台

3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项目(含高速、铁路、码头、机场等)

数字经济

大力建设县域5G网络,推进5G-智慧杆应用;在产业园区推进NB-IoT/eMTC/5G等移动物联网建设;加大物联网技术在高速、铁路、码头、机场等场所的应用。在农村地区,构建以互联网、卫星网、遥感网、物联网等强大信息网络支撑的涉农信息服务网络。

2020.1-2022.12

20000

0

20000

完成

前期谋划

经信局

本次规划提出

创新平台

4

固镇县数据中台

数字经济

整合现有系统,汇聚海量数据,通过技术和机制的创新,提供标准接口,实现政府数据、城市公共服务数据、运营商数据、互联网数据等的统一归集、统一管理和共享开放,同时进行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是数据资源更广泛的有效利用,为城市发展赋能。

2021.1-2025.12

10000

0

10000

完成

前期谋划

数管局

本次规划提出

创新平台

5

智能制造云平台

(工业互联网)

数字经济

聚焦设备联网,云化、轻量化MES,云化、轻量化ERP,开发工业app,提供协同制造,共享制造,产业链金融,产供销一体,供应链协同,产业链协同等服务,提升制造企业运营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构筑“平台+”服务,打造以工业互联网为纽带的资源配置优化、多方参与、共赢互信的高质量行业生态共同体。

2021.1-2025.12

20000

0

20000

完成

前期谋划

经信局

本次规划提出

新谋划

6

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

数字经济

发挥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在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以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为重点,利用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等进行制造转型升级。推进企业申报智能车间、数字工厂、智能生产线,推动经济开发区、蚌铜产业园建设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

2021.1-2023.12

10000

0

10000

完成

前期谋划

经开区

本次规划提出

新谋划

7

固镇县电商中心项目

电子商务

规划用地200亩,建设集电商物流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电商,物流,企业办公,产品展示,培训,物流仓储分拣发运。

2021.1-2025.12

150000

0

150000

基本建成

正在开展前期论证

商务局

县重点项目

 

8

互联网+智慧医疗项目

医疗卫生

提升互联网+智慧医疗软硬件设施

2021.1-2024.12

3000

 

 

基本建成

 

县卫健委

本次规划提出

新谋划项目

9

智慧社区项目

民政事业

推进社区互联网设施、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和智慧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内部宽带网络、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广电网络建设,配齐电话、电视、电脑等服务终端,研发电子公告牌、触摸(条形码、二维码)查询台、公益信息亭等互动终端。对接上级智慧社区系统,构建集社区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社会组织、公益和志愿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打造“设施智能、服务便捷、治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

2023.1-2025.12

20000

0

20000

基本建成

谋划中

民政局

本次规划提出

新谋划项目

10

智慧民政系统建设

民政事业

建设智慧民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全方位整合对接“皖事通办”平台,定制个性化特色服务,通过实现民政社会福利保障和补贴等业务办事秒批,业务在线办理,提高办事效率,为民政业务服务赋值提效。

2023.1-2025.12

10000

0

10000

基本建成

谋划中

民政局

本次规划提出

新谋划项目

11

固镇县智慧学校建设

教育体育

项目位于固镇县境内,综合利用云计算、移动物联、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包括智慧课堂系统、学业评价系统等

2021.1-2025.12

23000

0

23000

基本建成

正在开展前期论证

教体局

县重点项目

 

12

城乡公交一体化PPP项目

基础设施

项目位于固镇县境内,开通县城至各乡镇公交线路11条,建设乡镇客运综合服务站9座,开通镇村公交15条,建设首末站17个。开发“城乡公交一体化”APP,实现公交实时查询、APP付费等功能。

2020.7 -2021.12

20000

10000

10000

基本建成

开工准备

交通局

县重点项目

 

13

固镇县垓下遗址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

文化旅游

项目位于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占地3700亩,建筑面积20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垓下遗址观光区、楚汉历史文化体验区、现代休闲度假区、景区入口服务区

2019.9- 2024.9

200000

20000

180000

基本建成

开工建设

濠城镇

蚌埠市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重点项目

战略性新兴产业

14

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

文化旅游

对乡村优秀文化、农耕文化、传说故事、文物遗迹等进行数字化发掘和保护,建设特色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对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保存。

2020.1-2023.12

5000

0

5000

完成

前期谋划

文旅局

本次规划提出

新谋划项目

15

固镇“农业一张图”大数据平台项目

农林水利

包括农业数据中心、农业经营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溯源管理系统等

2021.1-2022.12

5000

0

5000

完成

前期谋划

农业农村局

本次规划提出

 

16

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农林水利

完善乡村网络设施,推动乡村电商发展,鼓励基础条件较好乡村进一步提升产业、文化、生态、党建、治理等方面优势,建设数字乡村试点示范。

2020.1-2025.12

2000

0

2000

完成

前期谋划

农业农村局

本次规划提出

新谋划项目

17

数字农业基地项目

农林水利

打造固镇数字农业样板工程,以数字粮仓、数字羊场、数字鸡场等示范基地的生产过程数字化改造,引领带动辖区内其他农业基地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数字农业发展目标。

2021.1-2025.12

15000

0

15000

完成

前期谋划

农业农村局

本次规划提出

新谋划项目

 


附录:名词解释

1、数字经济: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基本载体、以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大数据:指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3、大数据产业:大数据产业是以大数据为核心资源,将产生的数据通过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并应用和展示,最终实现数据的价值。

4、云计算: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IT成本为驱动的计算模式,包括使用者、提供者和开发者三类角色。使用者可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情况下通过网络以自服务的方式访问云中资源;提供者以按需使用、按量计费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动态可伸缩资源,资源以虚拟化、服务化的形式提供;开发者负责将各种软硬件资源封装成服务,负责服务的创建、发布和维护。

5、物联网:指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6、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

7、区块链: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分布式的公共账本,任何人都可对这个账本进行核查,但不存在单一的用户可以对它控制。在区块链系统中的参与者共同维持账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严格的规则和共识进行修改。

8、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即围绕数据归集、传输、存储、处理、应用等全流程,形成的有关硬件、软件、终端、内容和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9、产业数字化: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广泛渗透融合,促进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主要包括以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融合新业态,以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服务业融合新业态。

10、数字化治理: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健全行政管理的制度体系,创新服务监管方式,实现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等体制更加优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数字化治理包括治理模式创新,利用数字技术完善治理体系,提升综合治理能力等。数字化治理包括但不限于以多主体参与为典型特征的多元治理,以数字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

11、数据价值化:数据可存储、可重用,呈现爆炸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是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    据流转、数据保护等。

12、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融合发展的新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的核心载体。

13、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

14、共享经济: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源信息融合、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该技术在医学、娱乐消费、军事航天、室内设计、房产开发、工业设计/制造/维修、网络游戏等领域应用广泛。

15、平台经济: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由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网络协同的经济活动单元所构成的新经济系统,是基于数字平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称

16、窄带物联网(NB-IoT):物联网领域的一个新兴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具备低功耗、广覆盖、低成本、大容量等优势。

17、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4G技术的延伸,其峰值速率将从4G10Mb/s提高到几十Gb/s,增长数十倍,可支持的用户连接数增长到100万用户/平方公里,端到端延时将从4G的十几毫秒减少到几毫秒。

18、eMTC:全称是 LTE enhanced MTO,是基于LTE演进的物联网技术。

19、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IPv6IPv432位的地址长度扩展到了128位,理论上可以让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都能分配到一个IP地址。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20、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的缩写名称,意思为软件即服务,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

2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狭义新基建指数字基础设施,包罗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广义新基建指融合基础设施,包罗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都会轨道交通,以及交通、水利重大工程等。也就是说,行使新一代信息手艺对包罗能源、交通、都会、水利在内的传统基础设施举行数字化革新,进而形成融合基础设施,例如智慧能源基础设施、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智慧都会基础设施、智慧水利基础设施等。

22、增强现实: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

23、企业上云:是指企业通过高速互联网络获取云服务商提供的计算、存储、软件、数据等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