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12-26 09:12 来源: 固镇县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 20241225日在固镇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县政府承办的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2024年县政府共承办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139件,其中议案5件、建议134件(重点建议1件)。议案、建议涉及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由32家单位牵头办理。目前,所有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已经全部答复代表,办复率100%,代表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同时,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深化的原则,在县政府网站上对议案和建议办理复文予以全文公开。

二、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议案办理情况

5件议案分别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领衔办理,代表所提建议均已采纳,并得到较好落实。具体办理情况如下:

(一)陶延保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县乡镇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议案(第1号)。该议案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王敬领办,县发展改革委主办,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协办。

围绕我县乡镇产业集聚区建设,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明确土地规划,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对各乡镇工业集中区已建项目用地现状与产业类型进行详细摸底,充分考虑到各乡镇的产业发展诉求及自然资源禀赋,初步拟定了固镇县乡镇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布局,形成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布点情况报告及布点规划图。下一步将依托正在编制的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布点规划的落地实施。对在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工业集中区,将在不突破乡镇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纳入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中,作为项目实施的规划依据。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助力项目建设。整合各类产业发展资金,成功申报了谷阳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刘集镇循环经济产业园、王庄镇智能制造产业园及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综合冷链物流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4个专项债项目,共获批专项债额度8.25亿元。同时任桥产业集聚区获农发行贷款1.4亿元,刘集镇产业集聚区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800万元,王庄镇产业集聚区争取乡村振兴专项建设资金5415万元。三是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王庄镇2栋标准化厂房、9400平方米,任桥镇3栋标准化厂房、1.25万平方米,刘集镇4栋标准化厂房、3.4万平方米建设完成。杨庙镇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7万平方米,一期计划建设2.5万平方米,计划2025年初启动建设。谷阳镇产业集聚区二期已定标,预计2025年初开工建设。

(二)宋德全等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议案(第2号)。该议案由县政府副县长赵磊领办,县农业农村局主办,县水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协办。

围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逐步提升农业实力坚决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项目,粮食播种面积达170.42万亩、总产量65.91万吨,实现二十一连丰。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玉米、花生、水稻全程托管6万亩。成立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50余家、粮食烘干中心31家,高水平举办全省机收减损农机大比武现场会,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86%。全力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达46家,产值90亿元,同比增长10%,获评省“一县一业(特)”肉鸡全产业链示范县。二是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加快乡村振兴资源整合,投资1.23亿元建成刘集、王庄、石湖等乡村振兴产业园,租金收入600万元,脱贫人口实现就业13424人,完成省定任务率106%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村均收入65万元,同比增长10%,村均收益48万元,同比增长12%。继续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四大行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95元,增长8%三是着力改善农村环境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2023年度23个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全面建成,2024年度26个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开工建设。成功申报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完成大沟疏浚78.81公里,建成桥梁53座,泵闸12座。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县共清理村内沟塘1100个、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3002吨、乱搭乱建4600户、废旧广告牌7564个、无功能建筑1.58万平方米,实施改厕6000户,村庄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四是积极唱响固镇品牌。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高质量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策划开展樱花节、伏羊节、菊花文化旅游季等文化旅游美食活动14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创新经验做法得到省农业农村厅高度肯定,在全省推广。深度挖掘名特优农产品资源,王庄花生”“石湖西瓜”“仲兴羊肉等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纳入皖美固香区域公用品牌。获评市级乡村振兴先进县。

(三)程强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建设美丽县城的议案(第3号)。该议案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王敬领办,县住房城乡建设局主办,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谷阳镇人民政府协办。

围绕美丽县城建设,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编制专项规划。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体检指标体系,编制《固镇县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将县城区划分为浍北、浍南、经开三大片区,7个更新单元,并确定了城西单元作为先行试点单元,开展试点示范。二是系统谋划项目。围绕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安全等10大任务,系统谋划固镇县未来五年计划实施的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共计谋划88个子项目,总投资约56.9亿元。三是推进项目建设完成小区雨污水管网排查检测清淤82个,市政道路管网56条,检测长度约475公里,完成管网改造约66公里。完成3个口袋公园建设,开工建设体育公园,启动谷阳城遗址公园建设,新增绿地约16万平方米。新建交通路、规划一路、陵园路等9条道路,总长约4公里。安置房开工建设560套、竣工交付1373套、回迁安置1235套。完成老县医院、农行、地税局、富春苑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建设固东片区、工行人行宿舍片区、司法局片区等老旧小区改造。

(四)郑锋等代表提出的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议案(第4号)。该议案由县政府副县长蔡腊梅领办,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县垓下遗址管理中心协办。

围绕促进我县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打造文旅品牌。加快高等级旅游景区创建步伐,垓下遗址景区获评省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实现蚌埠市县域AAAA景区“零”突破。谷阳城遗址公园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县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馆。二是加快文旅项目建设。垓下国防教育基地、垓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建成投用。谋划垓下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配套设施提升、“固里”文旅基础设施提升、九湾哪吒主题文旅小镇和湖沟镇古浍水农旅文化休闲示范区、京宁古驿道(固镇段)文化廊等文旅项目。是丰富文旅融合新业态。依托垓下遗址景区打造生态、历史、文化、乡村四条精品研学路线和农耕体验、历史文化、军事训练三大精品实践课程。围绕湖沟烧饼、老任桥牛肉、仲兴羊肉等特色美食推出美食美景游。深挖红糖文化,举办红糖文化节等一镇一品,乡村一日游旅游线路逐步成熟。全县共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58亿元,分别增长33%17%

(五)宋伟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打造县域医养结合中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议案(第5号)。该议案由县政府副县长赵磊领办,县民政局主办,县卫生健康委、县医保局协办。

围绕打造县域医养结合中心,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养老工作体制机制。将养老工作列入民生实事重要事项,纳入乡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实行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相继出台《固镇县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行动计划》《加快智慧养老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推广医养康养相结合模式。二是建设县域医养结合中心。投资1.9亿元建设县养老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投资2.2亿元建设县医疗康养中心,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邀请北京精恪集团、上海华康集团、淮北淮海实业集团、合肥静安集团等大型养老企业现场考察,推动合作共建。三是完善医养服务网络。各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率达100%。固镇中西医结合医院、固镇仁杰医院设养老床位112张。推广家庭医生与居家老人签约工作机制,全县家庭医生与居家老人签约率67.63%。持续简化医保办事流程,全面落实3批次21项医保便民新举措,老年人慢特病认定8678人次,享受慢特病待遇17.1万人次,基金支付2914.84万元,有效解决了老年人慢特病鉴定难等问题。四是全面落实老年优惠政策。持续推进老年助餐,强化老年食堂和助餐点监管,提升助餐服务质量,日均就餐达5000人次,发放助餐补贴255万元、运营补贴18万元。建设完成村级养老服务站11个。发放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19009人、715.79万元,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4622人、516.05万元。为全县7803名年满60周岁以上特困供养人员、享受低保待遇对象、重点优抚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31.21万元,为入住养老机构的726名老人购买综合责任险2.9万元。

三、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一)代表所提建议已经采纳并得到较好落实的共55件,占总数的39.6%如,陈雅丽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改造提升南城区西出口的建议(第19号),目前已对S307泗沙路蒋南村段增设了侧分带及非机动车道,同时对塘沟桥进行拓宽改建,由13米加宽至23米。

(二)代表所提建议已经采纳并正在落实或列入计划逐步落实的共76件,占总数的54.6%如,周家全等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老旧小区高层住户用水难问题的建议(第68号),目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已将供水管网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或片区改造计划。对未列入改造计划的小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局指导督促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共同制定改造方案,切实解决老旧小区高层住户用水难问题。

(三)代表所提建议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解决的共8件,占总数的5.8%如,周敏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村居配备校车的建议(第25号),目前我县村居学校乘车需求不大,运营成本较高,地方财政压力较大,暂不具备为村居学校配备校车条件。

四、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重点建议办理情况

陈振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全县公共绿地管护的建议(第131号)。该建议由县城市管理局主办。

围绕进一步做好我县公共绿地管护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提升绿化养护水平。加大广场游园植被管养力度,强化绿化苗木养护修剪,定期浇水,持续以药物喷洒方式防治病虫害,提升绿化品质。今年以来,所管护区域共计修剪灌木草坪6次,施肥7次,防治苗木病虫害打药7次,清除城区绿地杂草近24000平方米。二是维护园林设施安全。秉承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的工作理念,及时维修更换损坏的园林设施,提升公园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目前,共修剪城区行道树4220株,更换绿地损坏的果皮箱18个,维修公园厕所排水及绿地浇水设施68件,修复围栏、护栏310米,更换维修步道青石板127块、大理石板429块。三是扩大城区绿化区域。全面清查整顿城区边角空地,充分拓展城市绿地公园服务空间。有条件的区域,充分利用新建小区周边绿地,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林荫小游园;条件不成熟的裸露地面,进行临时绿化或混播草花籽进行彩化。截至目前,新建口袋公园3个,新建绿道4公里,临时绿化裸露地面约2.8万平方米。四是改造提升现有绿化效果。全面清查摸底城区所有主次干道的行道树,组织人员对裸露地块进行补植,大力修剪整形。截至目前,完成城区各路段及主要节点的苗木补植,补植小叶栀子、红叶石楠等小苗约1.2万株,铺设草皮约0.6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1700万平方米,全面提升城区各路段景观效果,群众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五、主要做法

(一)明确责任、归口交办。收到代表议案和建议后,县政府办公室按照归口办理原则确定承办单位,在充分征求各部门意见,并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固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24年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固政办秘〔20248号)。县政府各分管负责同志,结合分工,对议案领衔办理;各承办单位不断完善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工作人员具体承办的工作机制,确保代表议案、建议高质高效办理。

(二)规范程序、提高质量。创新使用安徽智慧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在议案、建议的承接、登记、分类、阅批、交办、督促、审查、答复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一套流程清晰、规范高效的办理程序。各承办单位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话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联系,有条件的主动上门面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切实提高议案、建议办理的走访率和面谈率。办理前,办理人员主动向代表了解所提问题的初衷和想法,弄清楚代表的真实意图,有针对性制定办理方案。办理中,积极向代表汇报办理情况,听取代表对办理情况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办理情况得到代表的认可。办理后,再次征求代表意见,对不能马上解决的建议向代表解释到位,争取代表满意。

(三)加强督办,确保实效。注重协作推进,不断加强与县人大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办理进度,协调解决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共同督促办理工作的落实。强化过程督查,继续把办理工作与政务督查相结合,不定期对各承办单位办理进度和质量进行督导检查,督促承办单位按要求扎实开展办理工作,并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回复。同时,切实把社会满意度作为衡量各承办单位办理质量的唯一标准,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法律监督等各种手段的作用,由各承办单位采取主动公开的方式,对议案、建议办理结果进行公开。

一年来,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下,经过县政府及各承办部门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任务,但与人大代表期望和广大群众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个别承办单位对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谋划不到位,具体工作衔接不紧密,影响了办理质量。二是在多部门联合办理过程中,主办、协办单位沟通协调需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县政府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进一步完善制度、改进作风,不断提高议案、建议办理质量,向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