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走进固镇 > 历史文化 > 风土人情

简说固镇

发布日期:2018-08-08 09:44   作者:政府办    来源:政府办公室    阅读: 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根据可以查证的史料看,在刚进入奴隶社会的夏朝和后来的商朝,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区域被称为“淮夷之地”。

到了汉代的时候,随着国家版图的扩大和大汉政权的稳固,包括淮河流域在内的东部地区已经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了,战国到西汉这个历史阶段中,这里都先后设立过县制,今县城南一公里处的谷阳县。到唐朝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县制被废。南北朝时期,固镇先后设立阳平郡和谷阳镇、北宋称西故镇、金代这里称西固镇。明清两代设巡检司和营汛,主要发挥着对关隘、交通要道的管理作用,固镇也逐渐发展成为据守北京到南京驿道间——凤阳至徐州段的最大驿站,途径固镇的驿道被称为“官马大道”。

固镇自古扼南北交通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在这里的濠城境内发生。楚汉决战后,“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历史活剧从此写入中国历史,大气磅礴的垓下之战、凄美动人的爱情长歌,使固镇县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作为大汉民族的兴业之地,固镇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三国混战时期,曹操为争夺江淮在今曹老集安营扎寨(曹老集之名由此而来),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淮西招讨使李显忠在陡沟大败金兵。清末,捻军在此奋战多年。1911年孙中山的北伐军在固镇大败清军。1925年,直系军阀孙传芳纠集五省联军与奉系军阀张宗昌在固镇激战。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盘据固镇8年,本地是共产党、国民党、日伪等三方军队争夺的战场。淮海战役期间,固镇是解放军阻击国民党南线援军的战略要地。淮海战役胜利后,本地又是解放军南下渡江的要道。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饱受战火的摧残,这里的人民顽强地生息繁衍,辛勤地世代耕耘。

在近现代的历史岁月里,固镇全境曾先后分属蕲县、怀远、凤阳、宿州、泗州、五河、灵璧等地。如果没有一百年前津浦铁路的开通,固镇只是一方沉默的土地。直到1965年,国家出于保卫津浦铁路的需要,划周边的宿县、灵璧、五河、怀远各一块而成设立了新的固镇县。固镇的每一步行进,都见证了新中国繁荣发展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