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走进固镇 > 历史文化 > 历史人文

垓下史前古城

发布日期:2022-01-18 09:39   作者:政府办    来源:政府办公室    阅读: 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我县境内的濠城,能在历史中扬名四海,主要得益于那里有垓下之战的古战场。但是,我们不能把垓下古战场与垓下史前古城混为一谈。近年考古发现的“垓下古遗址”是距今已45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古城,也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淮河流域唯一的史前古城。垓下古城在前,垓下之战发生的时间在后,而且相距了两千多年。

经多家权威部门联合研讨,确定垓下古城为大汶口时期中国第一城,是淮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人类进入第一个文明时期而形成的产物。它距离我们生活的时代有4500—5000年了。垓下史前古城的考古与发掘,证明大汶口时期,淮河流域乃至中原地区出现了农耕、渔猎、酿造、紡织、制陶、加工锻造、音乐、祭祀等社会群体活动。

垓下之战

今天的濠城是一个小乡镇,但在2000多年前,一次重大的改朝换代的军事行动——垓下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从公元前206年开始,楚汉之间“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到公元前202年7月,楚王项羽的战略空间已十分狭小,加之兵少粮尽又无外援,回江东已无可能,项羽率10万疲惫之师且战且退,经城父(今安徽亳州外),蕲县(今属安徽宿州)退至今固镇濠城境内的垓下,项羽的主力部队被汉军设下的十面埋伏之阵重重包围。“项王兵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坐落在固镇县濠城镇的大型主题雕塑——霸王别姬


公元前202年末,淮北大地滴水成冰,营垒之内的楚军已是粮尽兵疲,而城外的夜色中篝火萤萤连绵不绝。汉将韩信十面设伏,迫使项羽节节挫败,疲于奔命,张良又令各营夜奏楚乐,楚兵闻之,军心涣散。项羽与虞姬在帐中对视叹息:“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凄婉的歌声久久回荡于垓下的夜空。当夜项王告别虞姬,带着八百壮士突围而去。”虞姬自杀,“霸王别姬”的千古故事流传至今。

象征项羽和虞姬忠贞不渝爱情的榆抱桑连理树


垓下之战,标志楚王项羽政权的烟消云散,公元前202年冬天,当一轮新的朝阳照耀着淮北平原这片土地的时候,伟大的汉帝国已经矗立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中国再次经历了一个从乱到治,从暴到仁,从散到聚的大轮回。中华民族又一次实现了民族大统一,汉王朝的伟大基业从此奠定。从此“汉族、汉字、汉人”作为固定词组,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垓下”之争

由于古人缺乏精密的地理测绘能力,也没有精确的经纬观念,对一些地点的注释又很简单,这就使今天的人们难以确定准确的位置。“垓下之战"的发生地在学术界也一直存有争论,大致有两派意见:

一说在灵璧县东南50里的沱河北岸;另一观点说在河南鹿邑县境内或者淮阳县东南,从考古资料来看,河南说的观点被基本否定。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写到:“项羽退至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沱河北岸),被汉军包围。”此后许多书籍都沿用了这一说法。中华地图学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在有关的图版中将垓下标注在沱河北岸。   

考古专家在对濠城遗址的调查中,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

一是在城内的建筑遗址中存在一些早于西汉的建筑材料,同时在这种堆积中常常出土蚁鼻钱(楚国钱币,俗称鬼脸钱)。这说明此地有过大规模的楚国人活动,项羽正是楚国旧贵重出身。

二是在城内外大量出土散落的青铜兵器(簇,残剑等)。说明这里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这里曾是古代一直延续使用的古城,地势最高,北面又临河,便于防守和指挥。身经百战的项羽兵退至此,选这样一个有好地势的城池做大本营是顺理成章的事。项羽败亡不久,西汉政府在这里建立洨国。为军事防御和防水的需要,洨城城址也是要选在临河的高埠之上,况且西汉初期民力凋敝,利用旧城改造发展成诸侯国的都邑,比平地新建一座要城容易得多。因此,濠城的前身就是垓下的推断不是空穴来风。中华地图学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将垓下标注在沱河北岸。按其标注的位置,地点应该是在灵璧县境的沱河北岸地区。但那里没有发现有关遗址、遗迹,与历史上描述的垓下地貌无吻合之处。将“垓下”标注在沱河北岸,是因为沱河故道在垓下古城西侧一分为二,一支从城南、一支从城北夹城而流。因而,既可说其在沱河南岸,亦可说其在沱河北岸。现在,南面的那条河床早已淤塞成平地(仍有迹可寻),北面的一条又经1956年的疏浚,所以垓下古城就在“沱河南岸”了。很多些人不了解这段经历而发生讹误,在所难免!

垓下之战,楚汉双方集结了五十万以上的兵力,古战场的范围,应该是在以濠城境内垓下遗址为中心的灵(璧)、固(镇)、五(河)、泗(县)四县交界地,约百余平方公里之间。现在仍有一些媒体将垓下标注在灵璧,这都是因为1965年之前固镇尚未建县、那时还属灵璧县辖下的缘故。

1995年版的《安徽地图》清晰无误的标着“垓下”--在安徽省固镇县沱河南岸,这里的群众也习惯于称这里为“霸王城”。最新修订的2009年版《辞海》给垓下的地理归属以重新明确的定位:“今安徽固镇东北沱河南岸”。这一修订,体现了学术界关于垓下研究的新成果。史学界基本认定:现实中的“垓下村”就是历史上的“垓下”。今天,这个地方属于濠城镇垓下居委会,这个简单破落的小村子,是汉代洨(xiao)城的前身。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就将这里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有大量的考古资料和文物佐证的。

第四期考古发掘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