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镇县2023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依据《安徽省2023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和《固镇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方案》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河湖长制各项任务,加快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责”“有能有效”,为早日实现“河湖清亲两岸绿”的生态愿景、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固镇供有力支撑。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
1.严格用水总量控制。按照国家“十四五”用水总量控制要求,强化取用水监管,建立覆盖县、乡两级水资源指标体系。制定实施取用水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取用水管理标准化建设,加大对违规取水的处罚力度,推动取用水管理提档升级。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逐步实现全县地表水年取水量5万立方米、地下水3万立方米非农取水口,以及1万亩以上农业灌区渠首在线监测全覆盖。确保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3亿立方米以内。(牵头单位:县水利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各乡镇)
2.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安徽县“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围绕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节水、非常规水利用等重点领域,推进各类节水载体建设,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力争完成1个省级县节水型园区达标建设,建成1家节水型企业、1所节水型学校建设,继续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牵头单位:县水利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教体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各乡镇)
3.严格地下水管理保护。贯彻《地下水管理条例》,完成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评价与划定工作,按照《安徽省地下水双控方案》,全力推进地下水置换和压采工作;加大超采区监测力度,积极配合省、市开展监测站建设工作。强化地下取水总量、水位“双控”管理。严格地下水超采区管控,禁止超采区新增地下水取水量。(牵头单位:县水利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 )
二、加强河湖水域岸线保护
4.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严格落实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加强岸线分区管控和节约集约利用,严控开发利用强度。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查处河湖管理范围及沿线的无照经营行为。(牵头单位:县水利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交通运输局、县市场监管局)
5.推进河湖“清四乱”和碍洪问题整治。开展河湖“四乱”问题和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汛前基本完成阻水严重的违法违规建筑物、构筑物等突出问题的清理整治,年底前基本完成清理整治任务。(牵头单位:县水利局,责任单位:县应急局、各乡镇)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
6.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深入推进浍河、怀洪新河等入河排污口整治,建立整治工作台账,编制整治工作方案,完成浍河、怀洪新河入河排污口排查,建立入河排污口台账清单。(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7.强化城镇生活污染防治。深入推动城乡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继续推进市政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市政污水管网8公里,县城污水厂提标改造。扎实推进城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牵头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水利局、县城市管理局、各乡镇)
8.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2%以上。组织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五年提升行动计划,大力推广“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区域收纳、集中处理”的模式。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厕0.6万户。(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
四、加强水环境治理
9.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坚决打赢浍河综合治理攻坚战,全县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扎实推进美丽河湖保护和建设。强化断面水环境目标管理,国家考核断面和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省生态环境厅对我县下达的考核目标,无劣V类断面。(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10.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善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持续开展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全面核查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稳定。(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11.推进农村水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开展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至少1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统筹县、乡镇、村三级处理设施建设。建立村庄保洁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牵头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县城市管理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农业农村局)
12.大力治理黑臭水体。巩固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加快推进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县城建成区70%的黑臭水体治理。落实《安徽县农村净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制定并实施“一水一策”整治方案,大力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累计整治完成数不少于已排查总数的57%。(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
五、加强水生态修复
13.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制定增殖放流规划和年度方案,有序规范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开展浍河、怀洪新河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和效果评估,进一步加强浍河、怀洪新河珍稀物种保护。(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县交通运输局)
14.加强水土流失防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县域内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做好疑似违法违规项目整改。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监督检查全覆盖及规范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工作。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防止人为水土流失。积极推进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牵头单位:县水利局)
15.加强湿地修复保护。对两河湿地开展生态状况动态监测与评估。湿地保有量保持稳定,湿地保护率达38.23%。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6.加强生态流量管控。重点做好纳入国家和省监控的重要河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调度、评价,保障全县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位),加强河湖生态流量泄放常态化监管。(牵头单位:县水利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农业农村局)
17.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继续实施《安徽县级幸福河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建成省级幸福河湖2条(个),完成三八河淮河流域暨省级幸福河湖建设任务。持续推进河湖长制能效提级县建设,完成设立县级及以上河长湖长的河湖健康评价,同步建立河湖健康档案。(牵头单位:县河长办,责任单位:县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各乡镇)
六、加强措施保障
18.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落实《河长湖长履职规范(试行)》,推动县级河长湖长以会议部署调度、发布总河长令、制定管护措施、建立工作机制、组织专项行动、实施“一河(湖)一策”、推行联防联治、开展巡河护河、组织考核述职等形式,主动履职尽责。建立巡查履职提醒机制,加强河长湖长履职情况考核,对履职不到位或考核不合格的,以警示约谈、通报批评等方式问责。(牵头单位:县河长办,责任单位:县级河长会议员单位、各乡镇)
19.强化机制保障。强化重点工作总河长令推进机制,单项工作需要加大落实力度的,报请签发县级总河长发布命令部署推动。深化“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推进河湖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促进河湖管理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更加有效。推行跨界河湖联防联控机制,强化跨界河湖共商、共享、共治、共管举措,实现全县跨界河湖联合河湖长制全覆盖。健全河湖日常管护机制,完善基层河湖巡查管护体系,推行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畅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县河长办、县级河长会议成员、县检察院、县公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0.加强考核激励。强化工作考核和正向激励,推行下级河长湖长向上级河长湖长述职制度,制定河湖长制综合考核办法,对年度乡镇级河湖长制工作成效、履职情况、县级成员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对工作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的乡镇实行激励,加大暗访督查力度,推动问题整改,强化追责问责。适时开展全县“优秀河湖长”表彰工作。(牵头单位:县河长办,责任单位:县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
21.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开展河湖管理保护法律法规与成效宣传。将河湖保护教育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建立健全节能、节水等绿色管理制度。依法加强对河湖保护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积极培育河湖保护志愿者队伍和志愿服务组织。(牵头单位:县河长办,责任单位:县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各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