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镇县2024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要点
固镇县2024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依据《安徽省2024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和《蚌埠市2024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要点》文件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河湖长制各项任务,加快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责”“有能有效”,着力建设维护安澜河湖、健康河湖、美丽河湖、幸福河湖,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固镇贡献力量。
一、加强统筹调度
1.增强履职能力。落实河湖长巡查履职提醒机制,通过召开总河长会议、签发总河长令、组织工作述职、加强工作调度、部署专项行动等,促进河湖长担责负责、履职尽责。按照《关于调整县级河湖长会议成员单位及工作职责的通知》,进一步明晰成员单位履职方式,规范工作流程,提升统筹协调效能。落实河湖长制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河湖长制工作培训,提升各级河湖长的履职能力。(牵头单位:县河长办,配合单位:县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
2.强化督查激励。完善县级河湖长制年度考核方案,优化考核方式和指标体系,增强考核工作科学性、精准性,推动落实刚性要求。加强河湖长制督查暗访,开展专业化、常态化监督检查,跟踪督导问题整改。做好省级组织开展的河湖长制工作评选表彰、“寻找最美河湖卫士”主题实践活动,对河湖长制推行力度大、成效明显的乡镇提请激励。(牵头单位:县河长办,配合单位:各乡镇、县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
二、加强水资源保护
3.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总量控制在2.98亿立方米以内,其中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达到省、市下达目标要求,再生水利用量不低于0.047亿立方米。持续推进固镇县县域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完成建设任务。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完善水资源全流程监管机制,加强用水统计管理,进一步完善取用水监测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城市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4.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巩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果,强化节水管理,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学校等建设,持续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社会节水意识。(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教育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城市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蚌埠市固镇县生态环境分局)
5.严格地下水管理保护。落实地下水总量、水位“双控”,全县地下水供水总量控制在0.8005亿立方米以内。巩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果,持续推进地下水压采和水源置换。完善地下水监测能力建设,强化地下水取水工程信息化管理。(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三、加强河湖水域岸线保护
6.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开展河湖基础数据梳理复核,建立河湖名录。加强河湖岸线功能分区管理及用途管制,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牵头单位:县水利局,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交通运输局)
7.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全面排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名录内的河湖,并向农村河湖、水系延伸,建立健全河湖“四乱”问题台账,依法依规推进问题整治。开展浍河、怀洪新河、澥河、沱河、引江济淮输水干线等重要河湖岸线利用专项整治,查清岸线利用现状,清理整治违法违规岸线利用项目。(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县应急管理局)
四、加强水污染防治
8.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持续推进全县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工作,基本完成浍河、怀洪新河、澥河、沱河干流及重要支流、重点湖泊排污口排查、溯源及整治任务。(牵头单位:蚌埠市固镇县生态环境分局,配合单位:县水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徽怀洪新河固镇县河道管理局、各乡镇)
9.强化城镇污水治理提质增效。扎实开展城市污水管网整治攻坚行动,更新改造市政污水管网25公里。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基本消除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治理5个农村黑臭水体。(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蚌埠市固镇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水利局、县城市管理局、各乡镇)
10.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2%以上。加快推动畜禽粪污由“治”向“治用兼顾、以用为主”转变,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持续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完成改厕0.6万户。(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蚌埠市固镇县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
五、加强水环境治理
11.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固镇县水环境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开展污水直排入河问题排查整治,推进美丽河湖保护和建设。组织开展不达标断面攻坚行动,推深做实“一断一策”整治方案,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无劣V类断面。(牵头单位:蚌埠市固镇县生态环境分局,配合单位:县水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2.加强引江济淮输水干线保护。开展引江济淮输水干线“清水北送”保护行动,强化侵占河湖、非法排污、违规养殖、秸秆污染水质等问题整治,进一步完善输水干线管理保护机制,保障一河清水永续北送。组织实施治污规划2024年度项目,保障引江济淮输水干线水质稳定。(牵头单位:县河长办、蚌埠市固镇县生态环境分局,配合单位:县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
13.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善农村“千吨万人”、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完成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定界立标,核查县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加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动态更新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牵头单位:蚌埠市固镇县生态环境分局,配合单位:各乡镇)
14.加强城乡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行动,加快“撤桶并点”建设,提升家庭厨余垃圾分类准确率;建设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设备提标改造,提升市场化作业服务质量,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至99.3%。(牵头单位:县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蚌埠市固镇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农业农村局)
六、加强水生态治理修复
15.加强水土流失防治。落实差别化预防保护,推动县级人
民政府划定禁止开垦陡坡地范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12平方公里,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1条。(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固镇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
16.加强湿地修复保护。对两河湿地开展生态状况动态监测与评估,湿地保有量保持稳定。(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7.加强生态流量管控。落实水量调度、监测预警等管理措施,保障浍河监测断面生态流量水位达到管控目标。做好生态流量监测、预警、调度、评价,保障全县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位),加强河湖生态流量泄放常态化监管。(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蚌埠市固镇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农业农村局)
19.高标准幸福河湖建设。完成《安徽县级幸福河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建成省级幸福河湖1条,完成浍河省级幸福河湖建设任务。(牵头单位:县河长办,配合单位:县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各乡镇)
七、加强工作保障
20.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按照《关于进一步健全基层河湖管
护体系的意见》,完善管护体系,畅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
健全河湖长制问题发现整治机制,推进落实河湖治理与管护协
同,市、县地联保协作、联合河湖长制、“河湖长+检察长”等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检察有效衔接,凝聚河湖保护合力。(牵头单位:县河长办,配合单位:县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县检察院、各乡镇)
21.提升基础工作质效。开展新一轮“一河(湖)一策”编制,更新“一河(湖)一档”和河湖健康档案。强化水质水量监测成果对河湖长制工作支撑作用。(牵头单位:县河长办,配合单位:蚌埠市固镇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水利局、安徽怀洪新河固镇县河道管理局)
22.推进智慧河湖建设。整合河湖数据资源,推进水利系统数据集成和应用系统纵向贯通、横向协调。利用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等技术,开展河湖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处置“四乱”问题,拓展智慧河长系统应用,提升河湖管护信息化水平。(牵头单位:县河长办,配合单位:县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
23.加强宣传引导。将河湖保护教育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水情、河湖管理保护宣传教育。鼓励社会参与,开展河湖长制满意度调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民间河长、基层巡河员护河员作用,推动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牵头单位:县河长办,配合单位:县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各乡镇)